西昌市百强榜再攀升,重点项目开工忙
西昌市百强榜再攀升,重点项目开工忙
7月31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西昌市名列第79位,比2023年上升6位,连续四年登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作为攀西经济区和安宁河流域中心城市,西昌市以“强州府计划”为引领,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态势,立足资源禀赋,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激发创新动力活力,实施“产业发展攻坚年、城乡融合深化年、基层基础强化年”三大主题年行动,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实力持续攀升
2023年,西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增长8.7%,占凉山州的三分之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12亿元,增长5.34%。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提升至第85位。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西昌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
重点项目引领发展
西昌市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2024年二季度,西昌市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7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49.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7.03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工业、交通、文旅等多个领域,为西昌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西昌市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钒钛新材料、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成凉工业园区分别新注册入园企业8户、52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西昌新型工业化和“智改数转”取得了积极进展,“高精尖”的底气越来越足。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西昌市作为四季旅游热门目的地,呈现出“处处是景、步步见景”的全域旅游风貌。2023年,西昌市接待游客2661.7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2%,旅游收入332.19亿元、同比增长21.76%,名列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25位。西昌市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打造建昌古城一期、二期,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等新景点、新场景;“文旅+民俗”“文旅+电影”“文旅+美食”等融合业态不断涌现。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朵乐荷”、达体舞、实景剧《阿惹妞》等特色文化项目,为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解锁新玩法,提供新体验。
优化营商环境
西昌市坚持“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力招商”,出台《全员招商奖励办法(试行)》《西昌市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激励支持办法(试行)》等措施,围绕钒钛新材料、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持续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签约总金额、到位资金、单个重大项目“三个百亿元”的新突破。不久前,还在成都举办2024西昌市城市推介会,通过一系列动作为西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重大交通项目。7月13日,西(昌)宁(南)高速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大箐隧道1号斜井顺利进入主洞,为隧道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之前,西(昌)昭(通)高速公路项目部承建的贡觉高山隧道出口右洞至2号斜井已经贯通。近年来,西昌发力交通项目建设,西昌至昭通、宁南、香格里拉等高速路网加快织密,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枢纽能级加速跃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昌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协调发展,围绕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城市愿景,依循“保护邛海、优化主城、向安宁河拓展”营城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在中心镇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六大提升”工程。同时,西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人才进入乡村激励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小渔村、大石板社区等多个村(社区)成了吸引游客“打卡”的网红村。
展望未来
西昌市将继续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组合拳,全力推动工作量、投资量、实物量“三量并进”,加快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西昌市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