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催了!这样解决孩子拖延更有效
别再催了!这样解决孩子拖延更有效
新学期开始,妈妈们刚刚还沉浸在神兽归山的喜悦中,可转眼面对“万事皆拖延”的“熊”孩子,立马开启了时时催,事事催的悲“催”模式。尽管老母亲已使出了浑身解数催促,可孩子就是不为所动。
这样下去,影响亲子关系不说,还会消磨孩子的生活、学习意志,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父母应及早找出“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和孩子一起战胜“拖延怪”!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拖拉呢?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切实解决。
①动机不够,对要求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有时候,孩子拖延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会不自觉地把这件事和焦虑、压力等负面感受联系在了一起。预感到会不快乐,所以才会下意识地去逃避,产生拖延行为。
②能力不足,想快也快不起来
孩子各方面技能都不熟练,所以他们还无法像大人一样,快速,精准地处理好某一件事情。
③磨蹭是报复家长的“催促”
从心理角度来说,拖延有时候也是一种抵抗:父母逼着孩子做一件他不愿意的事情,他只能用拖延战术来反抗。你催我,我偏不做;你催得急,我就越磨蹭!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孩子磨蹭拖延的问题呢?
第一招,少用否定词,多用正面语言
当孩子磨蹭拖拉的时候,家长们一般会怎么做呢?是不是冲着孩子说“别拖了!”“别磨蹭了!”“你怎么这么慢?!”但这些词往往会加剧孩子的磨蹭,因为这些话在孩子大脑中的反应是——磨蹭、拖拉,而不是赶快、抓紧。
这里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实验,现在闭上眼睛,千万别去想一只黄色毛茸茸的小狗!这时你脑子里想到的是什么?——黄色毛茸茸的小狗。
所以比起“别磨蹭了”的否定词,用“你要快一点”的正面语言,孩子的大脑反应更愿意展开行动,不要跟孩子说不能做什么,而是说你希望他要他做什么。下次孩子拖拉的时候,你就记住一句话“少用别别别、多用要要要”!
第二招,拆解任务,帮助孩子累积成就感
曾看到一对程序猿夫妇调侃:把孩子理解成一台上古时代的电脑就是了,反正一次只能执行一个语句。也就是说,家长给的指示要清晰明确,还要确保一次只下达一个指令,这样孩子就不容易中途走神,单一的指令会帮助孩子更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
例如,同样想让孩子帮忙一起准备晚餐,不要说“宝贝,来帮妈妈一起做饭吧!”,指令一样一样给,先让他“你能去搬一个小椅子过来吗?”,待他搬来了小椅子再说:“可以坐在这里帮妈妈把菜干净吗?”
当孩子发现自己可以顺利地一步步完成指令,会收获成就感。而积累成就感也是克服拖延最好的武器之一。
第三招,让孩子自行承担“慢”带来的后果
有时候你跟孩子讲道理,劝了半天他可能都听不进去,只有让他自己吃过亏才能学到教训。当孩子从自己的“犯错行为”中感受到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是痛苦,自然会“长记性”,那他会自动自发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你苦口婆心催孩子、劝孩子,效果甚微,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有的时候你要狠心一点,孩子写作业拖拉,与其你一直在旁边催,累个半死,不如让他被老师骂一顿吸取教训;老是赖床,不如让他迟到一次就学乖了。
教育孩子,其实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慢慢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让他们在生活中历练。
总有一天,那个看起来慢吞吞的孩子,会变得懂事,会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