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营村泥塑:非遗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六营村泥塑:非遗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六营村,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其泥塑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数千年沧桑。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独具匠心的工艺传承
凤翔泥塑,当地人称“泥货”,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它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从选土、制模、翻坯、合坯、粉洗到彩绘,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塑(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介绍,凤翔彩绘泥塑在造型上既有汉唐的丰满圆滑与悍猛,又有远古饕餮纹饰与图腾文化的神秘和古朴。它是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特有的“板板土”,经过千锤百揉制成泥料,再通过创作毛稿、制模、翻坯、黏合成型、阴干精抛、粉底、出线、装色、上光等十余道严密的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创新引领发展
在胡新明的工作室里,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胡新明说:“在做好泥塑传承方面我们尽可能地把每一件泥塑做出可传承的经典作品,让好的作品真正能留下来、传下去。我们制作的泥塑马、泥塑羊、泥塑猪曾先后入选马年、羊年、猪年生肖邮票主图案。”
19岁那年,他代表陕西省民间手艺传承人出国参加交流活动。外国人看着他神奇地将泥巴捏成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时大为赞赏,这让胡新明感到十分自豪,决心矢志不移地传承好泥塑技艺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泥货没本,越做越穷”是当时手艺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当“卖泥货”收入少到甚至无法维持生活时,很多人选择了放弃。20世纪80年代末,六营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做泥塑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只有胡新明等少数人还在坚持着。
胡新明用打工挣的钱加上贷款盖起了自己的泥塑作坊。在生活与泥塑不离不弃的依存中,他不断探寻着泥塑历史文化的生命密码,为泥塑艺术的发展注入丰富内涵,使千年泥塑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胡新明也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胡新明声名鹊起,国内外的订单也不断增加,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为了解决泥塑易碎的难题,胡新明经过数百次的实验,成功研制出摔不烂制作工艺,同时,用石膏模具代替泥模具,使泥塑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大大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胡新明在祖传泥塑手工艺学习创作和生产实践中,独创泥塑画技艺,成为凤翔泥塑发展史上的又一独特创新。
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六营村的幸福美好生活,就像那栩栩如生的凤翔泥塑,是由村里的巧手匠人一点一滴塑造出来的。近年来,六营村培育出了一批杰出的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和领军人物,如胡新明、胡小红等泥塑传承人,他们不仅传承了泥塑的传统工艺,而且在用料、工艺、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将这些传授给了村民,泥塑生产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难以量产到打造出年产值4200万元的“中国泥塑第一村”,从村民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六营村的泥塑产业早已今非昔比。2023年,六营村已有1400余人从事泥塑产业,每月能产出泥塑超过5万件,年产值高达5280万元,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泥塑产业在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渐成长为主导产业。目前,六营村泥塑一条街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该街区融合了青砖大道、仿古照壁、木质牌坊、非遗绘画以及研学园区等多元文化元素,六营村已成为众多游客探寻凤翔泥塑工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首选目的地。
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告诉记者,未来六营村将继续拓展产业链,规划建设凤翔小吃一条街、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非遗文化民宿、文创中心、生态智能停车场以及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预计将创造超过30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接待游客及研学学生达80万人次。这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当地产业的繁荣与壮大。
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凤翔泥塑,六营村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村书记廖卫军自豪地展示着他们设计的泥塑表情包:“这些表情包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泥塑、了解凤翔。”
胡新明则致力于将泥塑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他从研制出“摔不烂”的泥塑材质起,制作标准化泥模具、设计包装、推出创意泥塑造型……如今,除十二生肖形象的经典泥塑创作,餐具、书包甚至时装上都可以看到凤翔泥塑的元素。“要想让非遗文化走得更远,就要让它回归生活,更要适应现代的审美需求。”胡新明感慨道。
走向世界的非遗瑰宝
在胡新明眼中,这抔泥土让人们感知历史,也读到未来。“传承非遗就是要讲好故事、做好手艺。从儿时童真到历史人文,凤翔泥塑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今,我们更希望这些来自中国的故事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六营村泥塑艺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胡新明本人就曾带着泥塑作品去过四十多个国家展演,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凤翔泥塑作为文化使者,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六营村泥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更为重要的是,它让一项古老的手艺重新焕发生机,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正如胡新明所说:“我们要让好的作品真正能留下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