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龙舟竞渡,粽香千里: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7: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龙舟竞渡,粽香千里: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五月五,是端阳。今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了一轮龙舟赛的热潮。从广东的“水上拉力赛”到北方的“连环追尾”,从贵州的“站式划法”到上海的女子龙舟队,龙舟竞渡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龙舟赛的激情与欢乐中时,是否还记得那位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正是他的忠贞与悲壮,为这个节日赋予了最深沉的文化内涵。

01

屈原与端午: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岌岌可危。屈原在绝望与悲愤中,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最终未能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吞噬屈原的遗体,人们纷纷向江中投掷粽子。从此,赛龙舟、吃粽子便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流传至今。

02

龙舟竞渡:从宫廷仪式到全民狂欢

龙舟竞渡,这一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其历史渊源远比屈原的时代更为久远。据考证,龙舟竞渡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的上巳节宫廷禊礼,最初是用于祈雨和祭祀河神水神的仪式。直到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一仪式与端午节相结合,逐渐演变为全民参与的龙舟竞渡。

唐代是龙舟竞渡发展的重要时期。据记载,唐代的龙舟竞渡开始出现“夺标”这一竞赛环节。人们在水面终点插上一根长竿,竿上缠绕五颜六色的锦布,称为“锦标”。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者为胜,因此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宋代以后,夺标成为竞渡的法定规则,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

进入现代社会,龙舟竞渡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正规的竞技体育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龙舟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龙舟还将作为表演项目第二次亮相奥运赛场。

03

粽叶飘香:不只是美食,更是文化传承

除了龙舟竞渡,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为了保护他的遗体,纷纷向江中投掷粽子。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与哀思,也逐渐演变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饮食习俗。

粽子的制作方法各地不尽相同,但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浙江嘉兴的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芳斋粽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其制作工艺对粽子的重量、内馅投放位置、造型、大小、扎线松紧等都有明确标准。

04

端午文化:不只是习俗,更是精神传承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挂艾草、栓五色丝线、点雄黄酒等习俗,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参与龙舟赛,感受那份团结协作的精神;品尝粽子,品味那份跨越千年的味道;挂上艾草,祈愿家人安康。让我们以最传统的方式,致敬屈原,致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