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专家解析:腰椎术后三阶段康复锻炼法
北医三院专家解析:腰椎术后三阶段康复锻炼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尤其在办公室久坐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研究显示,30岁的人群中,有些人的“腰龄”已经达到了50岁,腰椎提前退化或椎间盘突出的现象屡见不鲜。腰椎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康复锻炼同样至关重要。北医三院和宣武医院的专家们推荐了一系列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法,帮助患者在术后安全有效地恢复功能。
术后早期康复(0-6周)
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康复锻炼方法:
卧床休息:术后并不需要卧床整整一百天,而是要根据医嘱决定卧床时间。卧床时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即绝对的卧床(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肩、髋部在一个平面上,腰部不能扭曲。
踝泵训练: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每小时做一次,每次30个。患者取卧位,踝关节用力弯曲、伸直,屈曲时要坚持3-5秒再放松。
股四头肌训练:在进行踝泵训练的同时,可以进行股四头肌训练。双腿伸直,脚掌与床面呈90°,绷紧大腿肌肉,缓慢而匀速地抬起伤腿,抬高约30cm,坚持3秒钟再慢慢放下。
术后中期康复(6-12周)
随着恢复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的种类和强度。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参与更多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增强腰部和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直腿抬高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可以帮助神经在神经根管内滑动,从而防止神经根的粘连。患者可以较前动作的次数进一步增加。
臀桥训练:身体躺平以后,小腿蜷起来,两个都要蜷,脚后跟尽量靠近屁股,尝试将屁股缓慢抬离床面,抬到最高高度,坚持5秒钟算一个,然后再缓慢放下来。这一套动作,5个算一组,一天最好做5-10组。
五点支撑训练:术后一周可进行五点支撑训练。患者取卧位,两脚分开,双腿弯曲,与肩同宽,双臂弯曲呈90°,前臂与床面垂直。然后患者以脚跟、双肘和头部作为支点,用力抬起骨盆和胸腹部,尽量保持胸腹部和膝关节呈一条直线,支撑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术后后期康复(12周以后)
到了术后12周至18周,患者的目标是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水平,甚至是一些轻度的体育活动。在这个阶段,患者应该能够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更广泛的活动,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导致腰部过度受力的活动。
三点支撑训练:三点支撑的强度要比五点支撑更大,患者通过双足跟以及头部为支点,做仰卧挺腹的动作,可以使腰椎的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
小燕飞训练:术后一个月可进行小燕飞训练。患者取俯卧位,以腰腹部作为支撑点,双手放在身体两边自然放松,然后用力抬起上半身和下半身尽量离开床面,并保持这个姿势,达到能够坚持的极限再放下。每次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以自己可以承受为准。
游泳:推荐游泳,尤其是蛙泳,这是锻炼腰椎的最好运动方式。游泳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而且是非负重活动,运动量大,不易疲劳,不容易引起意外损伤,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康复锻炼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任何功能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至强,次数逐渐增加。
适度锻炼:功能训练完成后,应以双下肢及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感为适度。锻炼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每日2-3次,每次持续5-10秒钟,然后放下休息5-10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一10个为一次。
避免过度用力:禁止动作过大,用力过猛,禁止强行锻炼,以免造成骨折或筋膜的损伤。锻炼应动作缓慢,持续有力,逐渐加力。
通过科学的康复锻炼,不仅能加速康复进程,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运动导致手术部位受损。同时,积极参与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加快恢复过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