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十工程”启动,环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双十工程”启动,环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2023年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的恢复,以及机动车总量的不断增长和疫情后小汽车出行强度的增加,交通压力还是比较严峻的。2023年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6.01,较2019年增长9.67%,城市交通运行仍面临较大挑战。今年以来,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6.03,处于“中度拥堵”级别,同比2023年上半年6.21下降2.90%。
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启动了交通疏堵“双十工程”,计划对10处重点交通区域和10处学校、医院、景区、商圈附近的交通热点地区实施优化改造,全面提升被改造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
“双十工程”具体内容
“双十工程”中的第一个“十”聚焦于重点交通区域,涉及4类区域:
环路桥区节点:包括复兴门桥、东四十条桥、积水潭桥、大郊亭桥。将按“先出后入”的优化思路,科学调整环路出入口设置,拓宽改造瓶颈节点,优化调整信号控制,达到减少车辆交织冲突,畅通交通流线的目的,增强城市环路“主动脉”整体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主站区和出入口:在京港澳高速杜家坎收费站、通燕高速北关路段实施道路工程改造,局部增加车道数量,缓解主辅路进出口车流交织相互影响的问题。
出行密集地区:海淀区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安宁庄地区。将采取调整车辆进出流线、完善交通设施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枢纽:朝阳区国贸交通枢纽、朝阳站地区。将优化公交线网站点,打通周边断头路,并结合路网结构和车流量变化情况,实时调整交通组织、完善交通引导系统。
第二个“十”则针对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不同交通运行特点的区域:
学校周边:史家小学分校、首师大附中朝阳学校、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将深挖校园周边停车资源,优化校园门前道路及周边路口交通组织。
医院周边:同仁医院、人民医院、西苑医院。将利用空地增设临时停车区,科学设置医院周边停车排队通道和落客区。
景区:天坛公园、香山。将根据季节以及工作日、节假日不同的出行特点,适时对重点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商圈:昌平万科商城、西红门荟聚商圈。将重点针对节假日和店庆时间段,优化周边交通流线,在周边道路设置临时隔离设施、引导标志。
环路桥区改造方案
环路桥区节点的改造是“双十工程”的重点之一。以复兴门桥和东四十条桥为例,将按照“先出后入”的优化思路,科学调整环路出入口设置。具体措施包括:
- 拓宽改造瓶颈节点:通过增加车道数量或优化车道布局,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 优化调整信号控制:采用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配时,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 减少车辆交织冲突: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减少不同方向车辆的交织,提高通行效率。
预期效果与未来展望
“双十工程”涉及的20处点位,已经分别设置了预期目标和完成时限,明确了属地支队、大队两级责任领导。目前,复兴门桥区、朝阳站周边路网已经改造完成,近期正在评估实施效果。
改造完成后,交管部门将根据交通运行情况,完善相关交通配套设施,动态优化信号配时,实时评估、分析、微调措施,切实提升通行效率,让路网通行环境越来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还在积极推动《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立法工作,力争2025年实施。示范区目前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智能化部署,未来将向更大范围扩展。随着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北京的交通治理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