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黑神话:悟空》中的狐狸精:从妖兽到神祇的千年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黑神话:悟空》中的狐狸精:从妖兽到神祇的千年演变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V7R3GC05465NDV.html

在《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中,狐狸精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玩家的喜爱。从游戏中的角色出发,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狐狸形象的演变历程,以及这种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意义。

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演变

整部《黑神话:悟空》玩下来曾多次出现狐狸精的设定,相信其中第二章的动画大家也都印象深刻,这种“狐仙”“狐狸精”的设定一出现,那种国风的味儿直接就上来了,简直就是刻在DNA里的记忆,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那就是人们喜欢狐狸,那是有传统,有渊源的。

先秦至两汉:从神秘到妖兽

我国“狐崇拜”的历史远比邻国要长得多,差不多打先秦那会儿,古人们就觉着狐狸看起来相当机灵,应该很通人性;又因为这家伙总是昼伏夜出,神秘莫测,所以肯定不是什么平凡的走兽,适当崇拜一下总该是有好处的……吧?

到了两汉时期,这种待遇被收缩到了白狐、玄狐(家寃将报,天赐黄鸟之旗;国害宜诛,神奉玄狐之箓-《劝进梁元帝表》)或是九尾这种天将祥瑞或大奸大恶的稀罕角色上来,而普通的狐狸们,正如《说文解字》所记载的那样,成了“妖兽,鬼所乘也(成了鬼的坐骑)”。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两宋:从妖兽到神祇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狐狸精的雏形开始出现在《搜神记》《后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中。此时的狐狸会模仿俊男迷惑良家妇女,但不会主动害人,更像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到了隋唐两宋时期,“神狐”们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并彻底融入了民间的信仰体系,以至于“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壹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朝野金载》)”。

明清时期:从神祇到仙

到了明清时期,狐狸完成了由神到仙的华丽蜕变,成为了最完美的“保家仙”,被千家万户所崇拜信仰。

狐狸形象的全球视野

在早期的苏美尔神话中,狐狸是神母宁胡尔萨格(Ninhursag)的信使,是其门下的神圣动物之一,和无数寓言格言和箴言的主角;类似的设定也出现在了马里山区的多贡神话体系中,但那里作为神使的狐狸同时也是沙漠的象征和狡黠的骗子神;不过同在山区的摩切人相信狐狸是智勇双全的战士,并以一种我完全不理解的方式给了它精神攻击的超能力。

而在西方主流文化里,关于“狐狸狡猾”的设定似乎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了,以至于早在公元四世纪,的《伊索寓言》里,就记载了无数以狐狸为主角的成熟故事,向我们展现了这种动物是如何耐心而狡诈地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食,用花言巧语哄骗山羊帮自己脱困,实在无能为力时会安慰自己说“葡萄一定是酸的”,但偶尔也会因为贪婪忘乎所以,被暂时困在猎人的陷阱中……

到了中世纪晚期,随着人文主义开始生根发芽,狐狸身上又多了一份对传统君主制的嘲讽。在那时候的故事里,狐狸作为小市民的代表往往可以智取对手,以弱胜强,战胜贪婪而强大的其他猛兽。

在芬兰,人们相信当狐狸穿过雪地时,其皮毛会与雪接触摩擦产生火花,点燃天空,形成美丽的狐狸火revontulet,或者说北极光.......嗯,听起来还挺美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