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完成首例TIPS手术,成功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达州完成首例TIPS手术,成功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近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为一名58岁反复呕血的肝硬化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这项被誉为“介入手术天花板”的高难度手术,不仅解决了患者长期腹胀腹痛的问题,还填补了该院乃至达州市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
TIPS手术是一种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介入手术,尤其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等情况。手术通过在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建立通道并置入支架,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从而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手术技术,有医生创新性地提出了“手指”教学法。通过使用手指和手臂模拟门静脉系统和TIPSS手术过程,将枯燥的知识点生动地传达给学生。例如,右手的中指、食指和拇指分别代表肝静脉的二级和远端分支,而左手的小指和拇指则代表门静脉的二级和远端分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近年来,TIPS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治疗顽固性腹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发现,通过有针对性地降低门静脉肝压力梯度(PPG),可以改善TIPS术后腹水的控制效果。例如,法兰克福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TIPS术后6周无腹水的患者在TIPS后立即的PPG下降幅度显著大于TIPS前的PPG下降(中位数下降65%对TIPS前的55%;p=0.001)。与TIPS后6周需要进行腹水穿刺者相比,腹水得到控制的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期:185vs.41周;HR2.0[1.32.9];p<0.001)。
然而,TIPS手术并非没有风险。研究显示,TIPS术后肝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门静脉入肝血流减少会导致肝脏缺血损伤,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衰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术后MELD评分(pT-MELD)是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指标,pT-MELD评分大于或等于15分的患者预后较差。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TIPS手术在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大多数患者可在几天内出院,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TIPS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正在不断提高。未来,通过优化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有望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