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蛇年春晚非遗元素揭秘:从舞台到节目,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蛇年春晚非遗元素揭秘:从舞台到节目,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引用
读特深圳门户
15
来源
1.
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8633636
2.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L1xDCaVBmr
3.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5-01-11/doc-ineeqsia4949536.shtml
4.
https://news.sohu.com/a/845620156_121956424
5.
https://www.sohu.com/a/845608996_163278
6.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03A01GPR00
7.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40154
8.
http://m.cnwest.com/sxxw/a/2024/12/03/22893986.html
9.
67627860000000000900c979
10.
675d15170000000002014bfd
11.
677620cc000000000b00ea61
12.
67616ae5000000000b016cd3
13.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7a7fa8e4b068c68f0e1c59.html
14.
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1/11/content_11020365.html
15.
67619d830000000013001002

随着农历乙巳蛇年新春的临近,一年一度的荧屏贺年喜宴——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各方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春节联欢晚会》(下称“总台蛇年春晚”)已进入彩排阶段,包括广东卫视《到湾区过大年——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下称“蛇年湾区春晚”)在内的各地卫视春晚也陆续录制完毕。

春晚舞台设计以“如意”为造型,融合虚拟现实、裸眼3D等前沿技术,打造出沉浸式观感。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总台蛇年春晚导演组将各类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节目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第二次彩排时重点披露的以传统年俗“红包”为主题的歌舞节目,在歌词、表演和服装设计上还融入了剪纸、皮影、中国结、风车等非遗和春节民俗元素。

蛇年湾区春晚在创排过程中,重点提炼湾区民众关于“年味”的鲜活记忆,展现粤港澳对于年俗的传承,英歌舞、醒狮、咏春、洪拳、蔡李佛拳、粤剧、潮剧、雷剧、汉剧等非遗元素都将登台,聚合成湾区春晚的“文化磁场”。据总导演卢战介绍,今年的戏曲节目将有突破创新,除了融合粤剧、潮剧、雷剧、汉剧四大广东非遗剧种,整体表达也将更趋流行,希望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共鸣。

凭借“中国节日”系列持续“出圈”的河南卫视,今年更将春晚升级为“春晚季”,除了原有的春晚,还筹备了《2025河南卫视贾鲁水镇奇妙游园会》《梨园飞歌——河南卫视〈梨园春〉走进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特别节目》《2025年中国杂技大联欢》等一系列与传统春节相关的节日盛宴。河南卫视总编室总监徐娜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想颠覆春晚‘只在一个晚上,只有一场晚会’的传统印象,把中国人对于传统春节的重视和延续性展现出来。”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在春晚当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从《国家宝藏》搬上春晚,到《只此青绿》《咏春》《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节目频频登上热搜,春晚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舞台。而众多演艺明星的加入,也让“国潮”节目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和传播力,掀起了晚会文化“国潮”新风。

春晚吉祥物“巳升升”设计灵感来自甲骨文中的“巳”字,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来源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身上由景泰蓝工艺刻画背部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由花丝镶嵌工艺勾勒出海棠、玉兰、桃花与牡丹,寓意“春回大地”。

在联动各大IP之余,各大春晚主创团队也积极在舞美上提升创新,运用AI、8K直播、VR、XR、三维声音、裸眼3D等“黑科技”,将观众的视听体验提升到极致。2022年,央视春晚首次运用LED巨屏打造720度的穹顶舞台空间,使观众席与春晚主舞台浑然一体,在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晚会形式的观演关系。2024年,虚拟制作(VP)、扩展现实(XR)、增强现实(AR)以及人工智能(AI)四项前沿技术在龙年春晚舞台上完美融合,实现了李白“穿越”到现代的西安,带领分会场观众吟诵《将进酒》的名场面;创意节目《年锦》运用虚拟合成技术,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段古装时尚大片;VP电影制作模式和“XR+VP”的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再通过AI制作与AR实时渲染,更为观众带来了人景合一、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

对此,孙佳山评价道:“春晚一直在尝试新的媒介形式、新的视听技术,春晚舞台的空间艺术表现力也越来越强。”

1月9日,总台蛇年春晚将在哔哩哔哩(B站)全程同步直播的消息传出后引发热议。此前,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网络平台也曾获得春晚转播权。“这预示着春晚到了媒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孙佳山认为,B站作为国内年轻群体最活跃的综合视频社区之一,春晚与其合作,是媒介融合新发展的结晶,“春晚首次在B站直播,也意味着对青年观众群体的一种开放和拥抱姿态。”

随着媒介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当下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大大提升,传统电视媒体正面临着收视分流的压力。春晚作为一年一度全民共襄的节庆盛事,近年来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传播“破圈”的全新路径。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统计,龙年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其中15—44岁年轻用户规模占比达51.59%,收视传播人次等数据创下新纪录;社交媒体话题讨论量267.77亿次,较前一年增长49.76%。1072个春晚相关话题轮番占据各平台热搜榜,50个话题斩获热榜榜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为今天的春节节日文化形态,提供了全民参与的文化娱乐形式。而从春晚节目中获取灵感的优秀“二创”作品,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春晚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

孙佳山提到,新一代观众对春晚的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