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让早期肺癌诊断率提升74%,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低剂量CT让早期肺癌诊断率提升74%,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普及和优化,肺结节的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据统计,我国肺结节的检出率已高达60%,每年新发现或新诊出肺结节人数达1000万至2000万。在这样的背景下,低剂量胸部CT已成为肺结节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
低剂量CT的优势
低剂量肺部CT是一种通过优化扫描参数来显著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CT检查方法。与传统CT相比,低剂量CT具有以下优势:
辐射剂量低:低剂量胸部CT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1/5至1/10,有效剂量通常小于1mSv,远低于我国平均自然本底辐射量3.1mSv。这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受到的辐射暴露风险大大降低。
安全性高:由于辐射剂量的大幅降低,低剂量CT更适合于短期内多次复查及需要长年随诊观察的病人,也更适合于健康人群的体检筛查。
图像质量高:尽管降低了辐射剂量,但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先进的图像重建算法,低剂量CT仍然能够提供足够清晰的图像质量,对于早期肺癌、肺结节等微小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结节。
适用范围广:低剂量CT广泛适用于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频繁进行肺部检查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研究显示,低剂量CT使高危人群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提高约74.1%,肺癌特异性死亡率降低大于20%。
CT扫描的具体操作流程
CT检查的具体流程如下:
患者持临床医生开具的CT检查申请单到CT室。
在CT室登记窗口编号划价,门诊患者请于交费处办理收费;住院患者由临床护士执行临床医嘱后在所在科室的登记处记账。
患者及陪同人员在候诊处等候检查,听叫号系统呼叫自身序号。
患者及家属配合技师摆放体位,完成CT检查。操作过程中,如需加扫或增强,检查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取得同意签字后执行,并按规定补办缴费手续。
在自助取片机上取检查结果报告。
返回临床医生处,继续进行诊疗。
早期发现肺结节的临床意义
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肺结节检出率约为20%,与胸部X线检查相比,CT筛查可显著降低肺癌病死率。肺结节的分类依据包括大小、密度、数量和持续时间等特征。肺结节的成因多样,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肺部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虽然只有5%到10%的肺结节可能是肺癌,但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高危人群的定义和随访策略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随访策略如下:
≤5mm的肺部微小结节,非高危人群一般建议保持正常查体频率,但高危人群6个月建议随访复查一次。
6到10mm的小结节,非高危人群半年建议随访一次;高危人群要缩短随访时间3—6个月复查。
8到10mm以上的结节,非高危人群3—6个月随访一次,高危人群建议3个月随访一次。
结语
低剂量CT扫描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结节早期筛查工具,具有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肺癌的关键措施。同时,对于普通人群,也建议将低剂量CT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以提高对肺部健康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