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和毛宗岗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之争
杨慎和毛宗岗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之争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究竟是谁的作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藏着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杨慎:才子的旷世之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自幼聪颖,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与百官在宫门跪哭,反对世宗封生父为“皇考”,结果触怒世宗,被贬谪到云南充军。在云南期间,杨慎并未消沉,反而潜心学问,著述不辍,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这首《临江仙》。
毛宗岗:巧手成就经典
毛宗岗,清代文学批评家,与父亲毛纶一起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评改,完成了著名的毛评本。毛宗岗父子在整理《三国演义》时,独具慧眼地将杨慎的这首《临江仙》置于篇首,作为全书的开篇词。这一安排,不仅为《三国演义》奠定了悲壮苍凉的基调,也使得这首词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临江仙》: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这首词以奔流不息的长江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英雄人物的深刻思考。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几句词,以长江的永恒反衬人类功绩的短暂,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然而,这首词也因其思想内容而引发争议。有学者指出,词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将一切是非成败视为“转头空”,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历史发展的意义和英雄人物的价值。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深刻认识。
开篇词与《三国演义》
毛宗岗将这首词放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创意。它不仅为整部小说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也与《三国演义》的主题相得益彰。《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展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与悲欢离合。而《临江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恰好呼应了小说中英雄辈出、最终归于尘土的主题。
结语
《临江仙》这首词,无论是作为杨慎的独立作品,还是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都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引发了后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无尽思考。而毛宗岗的巧手安排,更是让这首词与《三国演义》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