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一药难求?专家:理性对待,科学防控
奥司他韦一药难求?专家:理性对待,科学防控
近期,随着冬季流感高发,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再次成为焦点,多地出现一药难求的情况。奥司他韦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成人、儿童流感/流感样患者,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发热时间还可以减少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性并发症且耐药性低。尽管奥司他韦在治疗流感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不宜自行服用,不同用途(治疗或预防)、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存在差异,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家庭和个人可在家庭药箱中储备一些奥司他韦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请注意,药物储备应适量,避免过度储备导致浪费或药物过期。
奥司他韦:流感治疗的“金标准”
奥司他韦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NA) 抑制剂(NAI),用于治疗和预防流感。林江涛等进行的一项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流行性感冒患者48 h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平均病程缓解时间为110 h,而对照组为174h,提示奥司他韦可缩短 64 h 的病程缓解时间;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奥司他韦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发热时间。另一项关于奥司他韦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奥司他韦不仅能缩短病程,还可减少44%的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性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的发生。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也是唯一被推荐用于流感住院患儿的抗病毒药物(基于在儿童中累积的用药经验、相对便宜和易于口服的原因所给予的推荐)。我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性研究显示,奥司他韦组相比于对照组,病程缩短55 h,流感症状持续时间缩短 59.8 h,发热持续时间缩短 23 h。
供需紧张:流感高发与认知误区
当前,奥司他韦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流感高发:2024年12月,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持续上升,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增加,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占比达到23.1%。2025年1月,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但上升趋势减缓。预计2025年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
公众认知误区:部分公众对奥司他韦存在盲目囤药现象,导致短期内需求激增。专家建议不要滥用奥司他韦,避免造成肝肾损害或耐药。
预防性用药过度:虽然奥司他韦可以用于预防流感,但仅推荐用于重症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当这些人群有明确的流感接触史时,短期内为了避免被传染,可以预防性服用奥司他韦,一般一天一片,连续服用10天左右。
科学应对:合理用药与预防并重
面对流感高发和奥司他韦短缺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科学应对措施:
- 合理用药:
- 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同用途(治疗或预防)、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存在差异。
- 建议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 不推荐作为预防性用药,仍鼓励接种流感疫苗。
- 对于健康成人和儿童,不推荐‘预防性’服用药物。
- 预防措施:
-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现在依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只要还处于流感病毒传播活跃期,接种疫苗就能帮助降低感染风险。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 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 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理性对待药物储备
家庭和个人可在家庭药箱中储备一些奥司他韦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请注意,药物储备应适量,避免过度储备导致浪费或药物过期。同时,也要关注药物的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药物。
面对流感高发和奥司他韦短缺的情况,我们既要重视,又要保持理性。合理用药、科学预防,才能真正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