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读“bó”:一座字见证商朝都城变迁
“亳”读“bó”:一座字见证商朝都城变迁
“亳”这个字,你读对了吗?它可不是“báo”,而是“bó”,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博”字一样。这个看似简单的字,背后却藏着商朝都城变迁的秘密。
亳州:商汤建都190年的政治中心
商朝早期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古称谯城,别称焦国、兖州,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在此建都长达190年。亳州境内的嵇方国,见证了商朝初期的辉煌。
作为商朝早期的政治中心,亳州在历史上多次扮演重要角色。魏文帝时期,亳州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唐代,亳州更是跻身天下十望州府之列。明清时期,亳州因航运发达而盛极一时,有“小南京”之称。
西亳:殷墟遗址揭示商朝晚期文明
随着商朝的发展,都城最终迁至殷,即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殷墟遗址,是商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商朝晚期文明的神秘面纱。
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座形似青铜巨鼎的建筑,矗立于洹河之滨,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新馆占地262.5亩,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巨幅墙面,头顶盘旋的玄鸟浮雕,仿佛在诉说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古老传说。馆内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其中75%以上是首次亮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馆首次集中展示了23驾商代马车,再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通过“子何人哉”和“长从何来”等专题展览,我们得以窥见三千年前商朝人的日常生活和军事风貌。
“亳”字的读音之谜
“亳”字的读音为何是“bó”而不是“báo”?这要从它的字形结构说起。“亳”字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象征着“高宅之地”。在古代汉语中,“亳”与“薄”同源,都读作“bó”。这种读音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标准发音。
商朝的都城变迁,从亳州到西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今天,当我们站在这些遗址之上,仿佛能听到三千年前的钟鼓之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