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背后的科学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5: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捂秋冻”背后的科学秘密
“春捂秋冻”是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之一,它告诉我们春季要适当保暖,秋季则要适度感受寒冷,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这一俗语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
01
春季为何要“捂”?
春季是气温逐渐回升的季节,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如[[2]]中所述,春季气温起伏剧烈,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 影响免疫系统:气温的剧烈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奏,降低抵抗力,从而增加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 心血管风险:昼夜温差大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温差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的频率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因此,春季适当保暖是非常必要的。[[1]]中专家建议,儿童在春季寒潮来临时要及时添衣保暖,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着装,避免过早减少衣物。
02
秋季为何要“冻”?
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3]]中提到,秋季昼夜温差显著,有时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这种温差变化不仅影响人们的穿衣选择,也影响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秋季适度感受寒冷是有益的。[[4]]中专家指出,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时不宜增添太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天气,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
但“秋冻”并非盲目挨冻,而是要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衣服。初秋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仲秋即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03
“春捂秋冻”因人而异
虽然“春捂秋冻”具有科学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用。[[1]]和[[4]]中都提到,体质差异是决定是否适用这一原则的重要因素: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这部分人群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气管和支气管在寒冷刺激下会产生痉挛,使原有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或容易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哮喘患者,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应注意保暖。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低温环境容易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 老年人和儿童:这两类人群御寒能力较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 特殊部位需保暖:头颈部、肚脐、膝关节和双脚等部位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
“春捂秋冻”这一传统养生理念,科学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春季气温回升但不稳定,适当保暖有助于预防疾病;秋季气温下降,适度感受寒冷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然而,这一原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通过科学理解这一俗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热门推荐
深入解析向量数据库:定义、原理和应用的全面指南
血压异常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校园安全教育中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如何选择最佳电脑配置排行的秘密技巧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美国投资房产要不要做折旧?解析折旧政策与投资收益的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解析:如何影响国际金融市场
人工智能的主要类型
机器学习的分类方式详解:从学习方式到模型复杂度
幕墙玻璃维修保养指南
公司倒闭后能领取多少失业金?
令人难忘的销魂热干面
电影制作中的人工智能:新的创作可能性
重庆处理多起市民反映的交通信号标识问题,你也可以反映!
飞儿乐队陈建宁回应詹雯婷被判无罪:既认可判决又不愿认错
英超意甲球队派系关系大盘点
大墙内的他们,现身说法亲解消费“陷阱”|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黄精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及历史
微信新功能上线!朋友圈可以发实况照片了
健康无小事,全面解读常见体检项目及其意义
家谱编修全攻略:从收集资料到印刷出谱
如何进行软件产品的市场定位
软件开发如何做需求调研
R5 7600X配什么散热器?风冷能压住吗?
乌灵菌粉是什么东西
心理因素对防溺水的影响
一款游戏玩三年!十款最值得购买的Nintendo Switch游戏推荐
如何用Logseq有效率地记文献笔记
白果树可以种在家门口吗?白果树的种植环境要求是什么?
人参七白茶正确喝法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