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背后的科学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5: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捂秋冻”背后的科学秘密
“春捂秋冻”是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之一,它告诉我们春季要适当保暖,秋季则要适度感受寒冷,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这一俗语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
01
春季为何要“捂”?
春季是气温逐渐回升的季节,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如[[2]]中所述,春季气温起伏剧烈,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 影响免疫系统:气温的剧烈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奏,降低抵抗力,从而增加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 心血管风险:昼夜温差大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温差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的频率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因此,春季适当保暖是非常必要的。[[1]]中专家建议,儿童在春季寒潮来临时要及时添衣保暖,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着装,避免过早减少衣物。
02
秋季为何要“冻”?
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3]]中提到,秋季昼夜温差显著,有时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这种温差变化不仅影响人们的穿衣选择,也影响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秋季适度感受寒冷是有益的。[[4]]中专家指出,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时不宜增添太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天气,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
但“秋冻”并非盲目挨冻,而是要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衣服。初秋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仲秋即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03
“春捂秋冻”因人而异
虽然“春捂秋冻”具有科学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用。[[1]]和[[4]]中都提到,体质差异是决定是否适用这一原则的重要因素: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这部分人群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气管和支气管在寒冷刺激下会产生痉挛,使原有的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或容易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哮喘患者,对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应注意保暖。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低温环境容易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 老年人和儿童:这两类人群御寒能力较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 特殊部位需保暖:头颈部、肚脐、膝关节和双脚等部位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
“春捂秋冻”这一传统养生理念,科学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春季气温回升但不稳定,适当保暖有助于预防疾病;秋季气温下降,适度感受寒冷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然而,这一原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通过科学理解这一俗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热门推荐
炖鲤鱼:家常美味与温暖回忆的完美结合
巴旦木种植技巧大揭秘:从选地到收获的全程指南
广州出台全国首部放生管理法规,16处放生点规范371宗申请
图解中医按摩:6大穴位缓解眉心眼背痛
维康灯能治银屑病吗
永生、归真、涅槃:三大宗教的死亡观
石家庄美食十大排行榜,看着就流口水,看看有没有你爱吃的?
2024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线:本科485起,专科418起
嵌名、双关、回文:对联艺术在现代文案中的三大妙用
霜降吃柿子:营养价值高,这样挑选和储存更美味
科技助力蜂蜜鉴别:AAS法和ICP-AES法的应用与优势
房产赠予:让家庭更和谐的明智之选
汽车混合比如何调整?调整步骤有哪些?
1540万份销量背后:黑神话悟空引爆游戏及相关消费市场
凤凰城7大必去景点攻略
帝国大厦:纽约地标80年,从最高建筑到文化传奇
绿豆汤清热解毒,湿热体质调理良方
自驾游盐亭古盐场遗址,探寻千年盐文化
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从类固醇到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必知
装修必知:打造舒适空间的尺寸比例黄金法则
酸白菜:营养丰富的东北美食,食用需防亚硝酸盐
揭秘喷气发动机:从工作原理到未来趋势
深圳打卡必去三地:海滨日落、红杉湖景、世界奇观
叶卡捷琳娜:从舞蹈演员到科研机构领导人的惊人逆袭
七彩云南养老福地,改革新动向
奥美拉唑钠:胃病良药还是隐患?
抗病毒药物在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每日数码科普:手机卡顿怎么彻底清理?6大方法让手机焕然一新!
ICLR 2025发布认知提示技术,AI推理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冠县赤灵芝孢子粉选购指南:四招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