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人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国人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台湾知名艺人陈乔恩在节目中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健康问题:她每小时会中断呼吸多达25次,每次长达50秒以上,这一状况迫使她不得不接受专业治疗。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意识到,打呼噜不仅仅是影响他人休息的“小问题”,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
打呼噜,医学上称为鼾症,是指睡眠时呼吸道部分阻塞引起的粗重呼吸声。严重时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据统计,我国约有20%-30%的人有打呼噜的问题,其中10%-15%的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打呼噜与OSA: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打呼噜是由于睡眠时肌肉放松,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气流通过不畅而产生的。当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演变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OSA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每次暂停时间通常超过10秒,严重时甚至可达数十秒。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OSA与心血管疾病:致命的关联
OSA对心血管健康的威胁尤为严重。研究显示,OSA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具体来说,OSA会导致以下问题:
高血压:长期的呼吸暂停会导致身体缺氧,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引发高血压。据统计,OSA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50%-60%。
冠心病:缺氧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心律失常:呼吸暂停时的低氧状态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肌梗死:研究发现,OSA患者的心梗可能性会增加77%。
卒中:OSA患者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倍。
除了心血管问题,OSA还可能导致或加重以下健康问题:
- 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肥胖等
- 神经系统问题: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 精神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
- 性功能障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OSA?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以下症状,应警惕OSA的可能性:
- 打呼噜:尤其是不规律的、间歇性的打呼噜
- 夜间呼吸暂停:可由家人或室友观察到
- 白天嗜睡:即使晚上睡眠时间充足,白天仍感到困倦
- 晨起头痛、口干
- 夜间频繁起夜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患有OSA,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睡眠监测。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多导睡眠图(PSG),它能全面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心电、血氧等指标,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打呼噜的防治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 减肥:肥胖是导致打呼噜的重要因素,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症状。
- 调整睡姿:侧卧睡眠可以减少舌根后坠,改善呼吸道通畅度。
- 戒烟限酒:酒精和烟草都会加重呼吸道的炎症和松弛,导致打呼噜。
- 规律运动: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呼吸功能。
医疗干预:
- 使用持续正压呼吸器(CPAP):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面罩提供持续的气流压力,保持呼吸道开放。
-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通过将下颌前移,防止舌头和软腭后坠。
-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导致的OSA,手术可能是有效的选择。
- 定期检查: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打呼噜不是小事,它可能暗藏致命风险。陈乔恩的经历提醒我们,关注睡眠质量,及时发现和治疗打呼噜问题,对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打呼噜的困扰,请不要掉以轻心,及早采取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