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家军凭五大优势负隅顽抗,终在兰州战役中全军覆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家军凭五大优势负隅顽抗,终在兰州战役中全军覆没

在解放战争期间,马家军凭借其残暴和彪悍在西北地区横行多年。1949年,解放军集结30万大军决战兰州,而马家军仅有几万兵力,却敢与之抗衡。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

在民国时期的乱世中,马家军的出现如同一颗毒瘤,四处蔓延,让无数人感到恐惧。这个强权掌控了青海、宁夏、甘肃等多地,其残暴彪悍的习性和强大的兵力,使得与之交锋的各方势力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例如在1936年,马家军与红军在黄河沿岸激战,红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役甚至被红军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惨败,至少有七千红军战士在马家军的屠刀下丧生。

马家军的残暴行径令众人义愤填膺,经过多次交锋,1949年,党中央做出决定,派出三十万士兵与马家军进行最终对决。

解放军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发誓要为枉死的同志一命换一命,绝不接受马家军的投降,一定要击败他们。然而,面对如此必败的局面,马家军却没有选择逃跑或投降,反而妄图以自己的微弱之力对抗强大的解放军。

他们的嚣张气焰令人震惊,也让人们开始思考,马家军的残暴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马家军的五大优势

回顾军史和马家军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家军选择正面迎战战役的五大原因。

1. 地盘优势

马家军在西北崛起,甘肃是他们的大本营,马步芳自称“西北王”。离开了他们在西北盘踞多年的地方,马步芳将失去所有的势力和地位,因此与解放军的战役是不可避免的。

2. 领导者的自负

马步芳是马家军的决策者,他行为残暴,拥有绝对的权力,这使得他充满了自负。在击败红军后,他对解放军不屑一顾,甚至在听到解放军出征30万士兵攻占兰州的消息时,他反而摩拳擦掌地准备迎战。

3. 政治靠山

马步芳通过老蒋投靠了民国政府,为了得到老蒋的重视,他希望通过这场战役证明马家军的实力,以便获得更好的仕途。然而,他们的自信过头,结果导致这场战役的结局早已注定。

4. 部队特性

马家军驻扎在西北的彪悍队伍,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和彪悍的民风。他们的士兵力大如牛,作战凶猛,曾多次浴血战役,导致队伍内盲目自信。他们坚信凭借队伍的实力,可以再次复刻西路军之战的历史,以劣势打败对手。这种凶残和错误的对比,使得马家军放弃逃避,决定直面三十万解放军的来势汹汹。

5. 地理优势

兰州的地理环境也给予了马家军天然的保护和安全感。与纵横兰州数十载的马家军相比,初来乍到的解放军可谓“处处杀机”。而对于拥有完善防御工程的马家军而言,这场战役“易守难攻”,他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和主动权。险峻的环境是马家军无形的壁垒,也给了他们以螳臂当车的勇气。

马家军虽规模不大,但背后有数不尽的援军随时待命。他们分属“青马”和“宁马”,而被解放军围困的正是青海马家军领导集团,他们可随时联络宁夏马家军集团进行夹击作战。除此之外,还有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可供调度,人数并不逊于解放军。如此看来,这场战役天时地利人和,马家军胜算颇大。

战役结局

然而,解放军有条不紊的作战策略,却让盲目狂妄、轻视对手的马家军独吞苦果,走向了灭亡。胡宗南被赶进了川北,“宁马”被第一野战军牵制,只剩下“青马”面对数十万大军的抵抗。

结果四个月后,他们在解放军的有条不紊的抵抗中败下阵来,几乎全军覆没。马步芳不得不放弃身家地位潜逃台湾,随后几年里隐姓埋名,客死他乡。

随着马家军的覆灭,西北地区的人们终于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迎来了新生。

本文原文来自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