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市场迎强监管:打击“黑医美”,保障消费者权益
医美市场迎强监管:打击“黑医美”,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期,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以下简称“中整协”)发布了针对医美行业的最新法规解读,特别强调了如何识别和应对“黑导购”等问题。中整协表示,医美行业正在加速规范化进程,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机构和医生,以保障自身权益。
医美市场快速增长,品质需求日益凸显
根据德勤中国联合艾尔建美学和中整协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预计增速可达10%左右。其中,注射类医美治疗和能量源类医美治疗的复合增长率分别在20%-30%和15%-20%之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医美需求的持续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医美需求者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性。报告显示,91%的中高收入医美需求者在2023年增加了医美支出,尤其青睐光电和注射类项目的持续消费。这表明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服务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正规、专业的机构和医生。
“黑导购”问题频发,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尽管医美行业整体向好发展,但“黑导购”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所谓“黑导购”,是指未取得合法执业资格,却以医美咨询师或美学设计师名义招揽顾客的人员。他们往往通过夸大效果、隐瞒风险等手段诱导消费者,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应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打击力度。例如,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将在2025年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注射玻尿酸和A型肉毒素、“黑医美”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河南省社会办医协会将联合中整协出台《医美咨询(设计)服务基本规范》,并建立医美咨询人员“合规从业码上验证”查验系统,公众可通过扫码查询从业者资质。
维权案例频发,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近年来,医美纠纷和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以北京润美玉之光医疗美容门诊部为例,该机构就多次因医美事故被消费者投诉。其中,全脸脂肪填充失败、脂肪丰胸术后出现问题、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案例,暴露出医美行业存在的诸多风险。
在这些案例中,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难的问题。例如,在一起全脸脂肪填充失败的案例中,消费者在北京润美玉之光医美支付了18000元,但术后效果与承诺严重不符,甚至出现了医生和销售离职、后续治疗需额外付费的情况。虽然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维权,如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等,但维权过程往往耗时耗力,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维权指南:多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医美纠纷,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维权:
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医美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如果发现机构或医生存在违规操作,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如果发现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提起民事诉讼:如果与机构协商无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拨打市长热线12345:市长热线是反映市民诉求的重要渠道,可以提供热线电话进行维权咨询。
消费者保护协会:消费者保护协会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组织,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支持。
避坑指南:选择正规机构和医生
为了避免陷入医美纠纷,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验机构资质: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确保其具备合法的医疗美容执业许可证。
验证医生资质: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医生的专业资格证书,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了解项目细节:在进行医美治疗前,详细了解项目内容、效果预期、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护理要求。
签订正规合同:与机构签订详细的治疗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留好相关证据。
使用“合规从业码上验证”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医美咨询人员的资质信息,确保其合法从业。
医美行业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理性对待医美,选择正规渠道,也要积极参与行业监督,共同推动医美行业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医美、品质医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