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陕西:文旅融合绘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万千气象看陕西|陕西:文旅融合绘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为全方位展示陕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9月中旬,“万千气象看陕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网络主题活动启动。近日,该活动深入渭南市合阳县、白水县和咸阳市渭城区等地,采用见闻式、行进式调研方式,见证了各地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奋力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
借助黄河湿地资源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灿灿的芦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游客们乘着木舟,穿梭在一片片芦苇荡中,感受秋日午后的云淡风轻和温馨惬意……位于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的处女泉景区,属于黄河滩涂湿地,是中国大型的芦苇荡之一,占地15万亩,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荡”。处女泉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无数。水温常年保持在31摄氏度左右且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锶、铜、硒。
近年来,洽川风景名胜区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丰富旅游产品与体验,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游客数量指数增加,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经济收入显著增长。在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处女泉景区与历史传说结合,借助《诗经》文化,开发传统民俗体验项目,举办特色文化演艺活动,建设文化长廊、雕塑、展示馆等,展示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截至目前,洽川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36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20%。2024年截至9月底,合阳县接待游客515.76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10亿元,同比增长18%。目前,洽川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合阳经济增长、扩大消费供给的重要动力和新引擎。
探索研学新模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穿汉服,献贡品,敬贡酒,诵祭文,拜先圣……在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文化景区,伴随着悠扬的古乐,游客们体验陕西省级非遗项目谷雨祭祀仓圣典礼。
仓颉庙文化景区包括核心文保区、中华碑林区、上古文化园区。位于景区核心文保区内的仓颉庙,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而建。据《仓颉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有近2000年历史。
2018年,作为陕西省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仓颉庙文化景区开设“汉字寻根·文化探源”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包括穿华服、拜先圣、习礼仪、诵诗书、写汉字、体验谷雨祭祀仓圣典礼和体验古法雕版印刷等项目,让学子们学习华夏礼仪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争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使者。
据了解,2024年截至目前,白水仓颉庙景区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今年以来,研学活动共计接待来自云南、西藏等地学生2000余人次。2024年截至第三季度,白水全县接待游客141.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38亿元。
搜寻怀旧元素 打造文旅市场新增长点
奶糖、冰峰汽水、泡泡糖、冰糖葫芦……当你走在咸阳市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时,墙上的3D艺术涂鸦,会将你瞬间“拉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家人一起打卡拍照,感受浓郁的怀旧风情,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老糖酒”文创小镇地处咸阳市主城区核心,休闲娱乐产业丰富,交通便利,配套产业基础完善。自成立2022年开业以来,长期专营糖、盐、酒等副食品贸易。目前,入驻商户已超100家,为周边10余个小区共计约2万余名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休闲、购物服务。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咸阳市渭城区接待游客人数71.22万人次,综合收入14957.78万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显著。
文旅产业一方联结着游客的“诗与远方”,一方连接着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推动下,陕西各地深化文旅融合,不仅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形成了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