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座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的建设与贡献
新中国首座大型连拱坝水库:佛子岭的建设与贡献
1950年,淮河再次爆发流域性水灾,损失惨重。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党中央、政务院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首先在淮河支流淠河东源建造佛子岭水库。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既没有任何修建大型水库的经验,也没有先进的器械,又面临着西方的技术封锁,困难重重。1951年10月,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水利专家汪胡桢担任总指挥。他同大批专家、技术人员攻坚克难,解决了连拱坝设计的一个个难题。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张光斗、须恺、谷德振等国内顶尖的水利水电专家都曾到佛子岭勘察并参加技术论证。1952年1月,新中国第一代水电大军开赴佛子岭,以撼天震地之壮举,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建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里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水利建设人才,为振兴祖国的水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亲切地称这里为“佛子岭大学”。
工程特点
佛子岭水库是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大坝全长510米,由20个垛和21个拱组成。这种连拱坝设计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大型连拱坝水库。大坝高75.9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总库容5亿立方米。佛子岭水电站装机共10台,总容量6.6万千瓦。
社会影响
自1954年11月竣工以来,佛子岭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库与上游的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联合调度,累计拦截大小洪水230余次,年均拦蓄15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峰达2次以上。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灌溉面积达660万亩。同时承担向省城合肥等中心城市供水的重任,每年输水约1.5亿立方米。佛子岭电站的建成,为皖西提供了绿色环保的电力能源。据统计,水库建成以来,累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过600亿元。
文化价值
佛子岭水库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毛主席亲自题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镌刻在坝体上,见证了当年治淮的伟大壮举。水库先后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管理处建有佛子岭水库文化馆、佛子岭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科普馆,打造了水文化长廊和多处文化墙,实施了佛子岭宾馆保护性修复,编纂了《佛子岭水库群志》,注册了与“佛子岭”相关的商标,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前状况
如今的佛子岭水库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还是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佛子岭大坝、佛子岭人工湖、卧大佛、睡美人等景点。人工湖湖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水库管理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程运行安全。佛子岭水库将继续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