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科技医药板块能否逆袭?
双十二科技医药板块能否逆袭?
随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的到来,投资者们纷纷关注科技和医药板块的表现。这两个板块在过去一段时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许多专家认为它们有望在年底迎来一波逆袭。科技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医药板块则受到流感频发的影响,市场需求旺盛。投资者们是否能在双十二期间抓住机会,实现收益增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板块:AI引领新一波增长
AI产业持续向好
2023年成为了AI(人工智能)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活跃的开源环境和多模态模型一同推动了AI研究的进步。随着生成式AI持续从实验室走入现实,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态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2024年的AI发展趋势,行业专家们也给出了一些展望。在此澎湃新闻记者综合相关分析,总结出了AI在2024年中的五大发展趋势:
- 生成式AI将继续快速发展
2022年下半年,AI文生图软件首先点燃了生成式AI的热度,而这股热潮随着ChatGPT的发布达到了巅峰。
“生成式AI”的搜索量在2023年出现激增。来源:Exploding Topics
在生成式AI受到瞩目之前,大多数AI应用都使用了预测式AI。顾名思义,预测式AI会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趋势的预测或提供见解,而不会生成全新的内容。相比之下,生成式AI会利用机器学习,从训练数据中学到“思考”的模式,以此创造具有原创性的输出。
生成式AI和Deepfake研究专家Henry Adjer指出:“我们仍处于这场生成式革命的初期阶段;未来,合成介质和内容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实现民主化。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奇事物,而是将在娱乐、教育和供给方面推动突破性的进步。”
- AI模型将从单一模式转向多模态
传统的AI模型专注于处理来自单一模态的信息。而现在,通过多模态深度学习,我们能够训练模型去发现不同类型模态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这些模型可以将文本“翻译”成图像,以及让图像变成视频、让文本变成音频等等。
多模态模型自去年以来受到了热烈的关注,让用户与AI的互动变得更高效。这也就是为何谷歌在去年12月发布的大模型Gemini的宣传片引起了轰动:在片中,Gemini似乎能够实时识别图片,还会生成音频和图片来辅助回答。
谷歌Gemini宣传片截图。
不过,谷歌在事后承认,该宣传片经过一些剪辑。但是,它至少向我们展示了多模态AI在未来可能会发展出的模样。
- AI将进一步融入各行各业的工作
相信许多人在进行工作时,都已经会习惯性地打开ChatGPT等AI工具,让其作为“秘书”来随时辅助自己的工作。
ChatGPT正在成为最受欢迎的“办公伙伴”。
在今年一月的达沃斯论坛上,AI新锐巨头OpenAI的创始人CEO萨姆·奥特曼强调,AI带来的技术革命不同于以往,但AI不会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取代掉许多工作,而是成为了一种“提高生产力的不可思议的工具”。
对于这样的未来,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作为“打工人”,我们将需要适应并获取与AI相关的新技能。
- AI将放大和增强个性化
近几年来,用户都感受到了“个性化推送”的魅力:从社交媒体到视频网站,越来越复杂的算法似乎总能知道用户想看什么,并在合适的时间展示合适的内容。AI正在加速让各类媒介从“大众化”转变为“小众化”,最终目标是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互动。
AI初创企业Synthesia的首席执行官Victor Riparbelli表示:“我们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大众传播将越来越成为过去式。合成媒介和内容将创造新的、个性化的通讯形式,而(传统的)媒体景观将彻底改变。”
- AI监管问题将受到重视
最后,不出所料的是,2024年会成为AI监管的关键一年。逐渐变强的AI也为监管部门带来许多全新挑战,就如同漫威《蜘蛛侠》中的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德勤(Deloitte)的风险咨询主管兼全球技术部门负责人Gillian Crossan认为,AI令“被遗忘的权利”再次受到重视:“当这些大模型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学习时,你如何保证它们是可控的,以及自己的信息能够被它们遗忘?”
欧盟在AI监管方面可谓是取得了领先地位。据报道,欧洲议会和欧盟国家的谈判代表于去年12月已经就AI监管达成了协议。未来,AI系统将被划入不同的风险组:一个应用的潜在风险越高,对它的要求就应该越高。欧盟希望,这些规则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复制。
消费电子迎来销售小高峰
双十二期间,消费电子可能迎来一波销售小高峰,相关个股值得关注。此外,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如高端制造、半导体等。
医药板块:政策支持下的触底反弹
政策利好信号明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要求,审评审批资源更多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倾斜,在临床试验、注册申报、核查检验、审评审批等全过程加强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加强评价结果分析应用。研究试行以药学和临床价值为基础的新上市药品企业自评,优化新上市药品挂网服务。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功能定位,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研究规范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
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加入国际药品检查合作计划。将出具出口销售证明的范围拓展到所有具备资质的企业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的药品医疗器械。加强中药资源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监管政策宣贯和交流,支持具有临床优势的中药在境外注册上市。
平安证券指出,2024年7月以来,国务院、上海市等陆续出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多环节全方位支持创新药快速发展,从2025年初就发布关于医药产业的重磅支持政策,可以看出国务院把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政策出台利好创新药及创新器械发展,《意见》指出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对外开发合作,License-in交易、license-out交易以及NewCo模式成为国内药企的新选择,看好国产创新药和创新技术出海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创新”+“出海”投资逻辑持续验证。
国金证券表示,创新是2025医药产业投资的最大政策利好方向,建议继续重配创新药械,特别是具有较大出海潜力的创新药品种。市场进入年报一季报窗口期,建议关注左侧标的业绩反转预期:随着市场快速调整,左侧标的(如部分器械、中药、药店、连锁医疗、CXO等)基本面利空出清和集采政策落地,一旦市场对短期压力已经充分预计,将很快转入2025年修复反转节奏。
长期增长逻辑未变
尽管2024年医药板块表现疲弱,但长期增长逻辑未变,政策支持信号明显。医药行业的增长逻辑仍然未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25年和2030年分别有望增长至20645亿元和27390亿元。
短期业绩有望提升
流感频发,相关药品需求旺盛,短期业绩有望提升。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迎来政策利好,有望成为板块反弹的领头羊。
投资策略建议
对于投资者来说,双十二期间科技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科技板块方面,建议重点关注AI产业链相关公司,特别是多模态技术应用企业。医药板块方面,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流感疫情的制药企业值得关注。在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分散投资策略,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情绪变化,同时保持合理的风险意识,避免过度集中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