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疗五大心理阶段及应对方法
癌症化疗五大心理阶段及应对方法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化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化疗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心理挑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张淑香和魏磊指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沮丧期和接受期等心理变化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疏导方法,对于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疗至关重要。
否认期:逃避现实的自我保护
在得知需要接受化疗的消息后,许多患者会进入否认期。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拒绝接受现实,认为“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或“一定是诊断错了”。这种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帮助患者在面对巨大压力时暂时逃避现实。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逃避、否认或不相信的态度。他们可能会拒绝谈论病情,避免与他人交流,甚至对治疗方案产生怀疑。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重要的是给予患者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不要强迫他们立即面对现实。同时,通过温和的方式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逐渐接受事实。
愤怒期:情绪的宣泄与释放
随着否认期的过去,患者可能会进入愤怒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意识到化疗的不可避免性,但对即将到来的治疗感到愤怒和不满。他们可能会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怒,对医生、家人甚至自己产生怨恨情绪。
愤怒期是患者情绪宣泄的重要阶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易怒、抱怨或攻击性行为。作为支持者,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不是针对个人的。给予患者表达愤怒的空间,倾听他们的感受,避免评判或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情绪。通过共情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渐释放内心的愤怒。
协议期:寻求控制感的努力
在愤怒期之后,患者可能会进入协议期。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命运。他们可能会向医生询问各种治疗选择,寻求替代疗法,甚至承诺改变生活方式以避免化疗。
协议期反映了患者对控制感的渴望。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讨价还价的行为,例如“如果我改变饮食习惯,是否可以避免化疗?”或“如果我积极配合治疗,能否保证康复?”作为支持者,重要的是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过程,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掌控着自己的命运。
沮丧期:面对现实的低谷
随着化疗的开始,患者可能会进入沮丧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真正面对化疗带来的身体和心理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绝望、无助和悲伤,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沮丧期是患者情绪的低谷。他们可能会表现出退缩、沉默或失去兴趣。作为支持者,重要的是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陪伴。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同时,帮助患者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让他们在小成就中找到希望和动力。
接受期:重建生活的希望
最终,患者可能会进入接受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逐渐接受化疗作为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并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他们可能会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开始规划未来,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
接受期是患者心理恢复的重要里程碑。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愿意配合治疗,甚至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意义。作为支持者,重要的是继续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的希望。同时,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重新融入社会,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江苏省肿瘤医院副主任护师翟利颖在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确诊癌症的患者都会经历震惊、怀疑、恐惧、幻想、绝望、平静、无助等心理阶段。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接纳、理解、共情、陪伴和支持患者,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和情绪上的各种挑战。
翟利颖建议,医护人员和亲友加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关怀,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也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不过,消除负面心理,不仅要借助“外力”,要需要患者的“内功”。翟利颖支出了8个小方法,帮助患者获得阳光心情。
1.听一些癌症科普课。对癌症的恐惧来源于对其认知的不足。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就把癌症定义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比如董女士所患的乳腺癌平均五年生存率高于80%,大多数人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属于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类肿瘤。其中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也远高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终末期患者,但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远低于这些慢性病患者。翟利颖提议,癌症患者积极参加癌症科普教育,以正确认识癌症,减轻心理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打扮得美丽一点。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癌患者得以及时发现。确诊后他们中很多人自怨自艾,不理梳妆,与之前形象判若两人。翟利颖建议,癌症治疗结束后,康复期在家不妨花点时间,完善一下个人的形象,让自己更加美丽自信,好的心情有利于疾病康复。
3.多找一些事情做。癌症治疗结束后,很多家属承包了所有家务,努力让患者静养。其实,患者出院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忙碌能够避免胡思乱想,也能提升自己的成就感。
4.多做一些户外运动。走进大自然感受鸟语花香,多做一些运动可产生多巴胺,愉悦身心。特别是对于乳腺癌患者,运动可降低其发病率,患癌后可降低其死亡率,每周120-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是非常有益的。
5.多扩大一点“朋友圈”。有了闲暇时间,培养琴棋书画摄影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既可以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地融入生活,回归社会。
6.多和亲友说说知心话。不少癌症患者,特别是是乳房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和腹部“造口”的肠癌、膀胱癌患者,他们不能接受器官的缺失,又不愿意和别谈起,总是郁郁寡欢,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深深地隐藏起来,也会有意识地远离社交。她们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内心特别敏感和自卑,有人甚至选择了自杀。翟利颖建议,她们要卸下自己的“铠甲”,学会主动倾诉和寻求帮助,可以主动找家人、朋友、同事一起聊天、散步、练功、娱乐,与亲友分享分担,在交流中宣泄情感,宁可大哭一场也好过假装坚强。
7.多写写心情日记。遇到人生低谷,有了空闲时间,可以书写心情日记,记录当下内心的痛苦,感受病中的温暖,也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渠道。
8.尝试心理行为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很多,放松治疗如气功,瑜伽,冥想,大叫宣泄法等;深呼吸、音乐疗法、自我暗示、安慰疗法等等。患者可以结合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地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化疗和放疗时,可以想象化疗的药物和射线在杀死自己身体内的癌细胞,康复期可以想象自己战胜了疾病,健康如初,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增强信心,也是积极的暗示治疗。
化疗不仅是一场身体的考验,更是一场心理的挑战。通过了解患者可能经历的心理变化阶段,并采取相应的疏导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困扰。无论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支持,还是通过亲友的陪伴和理解,心理疏导都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化疗患者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