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读懂舌诊:从舌象看体质与调理方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2: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舌诊:从舌象看体质与调理方案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是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舌左侧对应肝,右侧对应胆;舌尖到其中部之间位置对应心、小肠、肺;舌中间的部分对应脾胃;舌中间到根部的位置对应的是肾、膀胱。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八种体质的舌象

1. 气虚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中裂纹,脾脏气血两虚,水湿重舌苔,齿痕舌
  • 常见表现: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倦怠,容易疲乏,易出汗。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乏味,唇色淡而少华,毛发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 调理方法:气虚体质养生以补气、养气、健脾为原则。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常调补脾、肺、肾之气。

  • 舌象特征:舌头两边齿痕不明显,但中间裂纹明显,舌苔极薄或者没有舌苔
  • 调理方法:正气虚,尤其是脾胃之气虚

2. 阴虚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红无苔
  •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多有面色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黄。
  • 调理方法:阴虚体质者养生以补阴清热,滋养肝肾为原则。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故阴虚体质者调养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3. 阳虚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苔白,舌质淡,或可见舌淡胖边有齿痕
  •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面色多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 调理方法:阳虚体质以畏寒肢冷为主要特点,养生应以补阳祛寒、温补脾肾为关键。因为五脏之中,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脾、肾阳气。

4. 血瘀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上有瘀点,舌下静脉曲张
  • 常见表现: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多有眼眶暗黑,鼻部暗滞,发易脱落,肌肤干或甲错,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
  • 调理方法:气行则血行,活血必先调气,所以瘀血体质养生应以理气疏肝,活血化瘀为原则。

5. 痰湿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白厚腻
  •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多面色黄胖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大便易溏薄或黏滞不爽,小便不多或微混浊。
  • 调理方法:痰湿体质养生以健脾祛湿为原则,脾主运化水湿,又为生痰之源,故痰湿体质的养生最主要是养护脾胃。

6. 湿热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 常见表现: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多心烦懈怠,眼眦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
  • 调理方法:湿热体质的基本特征是湿热内蕴,因此其养生应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为原则。要保证肝胆疏泄功能正常,祛除湿热的道路畅通,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7. 气郁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头是尖的,发红
  • 常见表现: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多见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喉中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健忘,痰多,大便不畅或偏干,小便正常。
  • 调理方法:气郁体质养生以疏肝解郁,理气行滞为原则。由于气郁体质的主要原因是肝气郁结,因此在养生过程中要护肝养肝,使肝脏疏泄有度、收放自如。

8. 平和体质的人

  • 舌象特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滋润
  •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自如,老嫩胖瘦适中,无形态异常;舌苔颗粒均匀,色白而润,薄薄地铺于舌面,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
  • 调理方法:平和体质的人具有阴阳平和,五脏功能均衡,气血畅达,情绪稳定,形神和谐的特点。保持和维护“阴平阳秘”的体质状态,是平和体质养生的重要原则。平和质的人,身体状况良好,一般不需要刻意进补。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和体质的人有可能向偏颇体质方向发展。因此,平和体质的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避开各类致病因素。在中年以后,还可适当采取饮食调摄、适度运动、穴位按摩等保健措施,以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