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惠州河湖长制:守护东江生态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8: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惠州河湖长制:守护东江生态的创新实践

惠州,一座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岭南古城,正以创新的河湖长制守护着她的碧水清流。作为东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惠州深知水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惠州构建起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河湖治理体系,不仅有效保护了东江这一重要水源,还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01

创新河湖长体系:从官方到民间的全民共治

惠州的河湖长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全市所有河湖均设立了河长湖长,由党政领导担任的官方河长多达1900名。他们定期深入河湖一线,巡查水质、岸线利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

除了官方河长,惠州还积极吸纳民间力量参与河湖保护。路小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会长,她利用业余时间,率领团队徒步走完了惠州281.4公里海岸线,精准记录下海岸线的各类关键数据。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不仅守护着大亚湾的12条河流,还推出了海洋科普内容,成为水生态科普的宣传者。

今年,惠州再次创新河湖治理模式,首次招募了45名市级民间河湖长,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企业河长制度。首批17家企业被聘任为“企业河长”,成为新的护河力量。同时,惠州还探索建立了“河湖长+检察长+河湖法官”协作机制,通过联合会商、信息共享等方式,共筑河湖生态保护屏障。

02

生态保护显成效:东江水质持续向好

河湖长制的实施,让惠州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据统计,2024年,惠州全市河湖长巡河湖超过14万次,发现并解决问题超过8000宗。在各类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及志愿者团体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开展了各类河湖保护主题活动2010场,参与人次达58861人,爱河护河的氛围日益浓厚。

东江,这条惠州的母亲河,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通过河湖长制的实施,东江的水质持续向好,主要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部分河段甚至达到了Ⅱ类水标准。这不仅保障了惠州及下游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也为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03

碧道建设:化生态优势为经济动能

惠州不仅注重生态保护,还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碧道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碧道是一种融合了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元功能的绿色空间,具备极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碧道建设。2024年,惠州新建碧道不少于10公里,目前全市碧道总里程已超过210公里。这些碧道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以激流坑水库为例,全长5公里的彩虹碧道,每逢节假日便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游玩。碧道沿线的亲水项目如桨板、划艇等,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水上运动的乐趣。龙门县的龙平渠碧道(带)全长24.8公里,沿线串起多个景点和休闲项目,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04

水经济新业态: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依托河湖水生态资源优势,惠州积极探索水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和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务实稳妥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不断增强水资源造血功能。

惠州将桃花源、东江游、鹿江乐园、津头湖渔家文化村等10宗项目纳入绿色水经济新业态项目,其中已有7宗水经济试点项目进入全运营或部分运营阶段。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惠州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05

挑战与展望:持续深化河湖治理

尽管惠州在河湖长制实施和东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农村黑臭水体尚未完成控源截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存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监测数据存在失真现象。

面对这些挑战,惠州正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惠州还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河湖治理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惠州河湖长制的实践,不仅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还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未来,惠州将继续深化河湖长制,创新治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惠州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