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震来了怎么办?宁洱教你避险妙招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3: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震来了怎么办?宁洱教你避险妙招

2025年1月12日9时54分,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发生后,北京、天津等地有明显震感,部分网友描述“感觉晃了一下”或“在床上感觉到翻身的动静”,但震中周边地区并未报告异常情况。总体来看,这次地震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未引发严重后果。

地震虽然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是关键。家庭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好应急包,包括饮用水、干粮、急救药品和通讯工具。此外,了解避险路线和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宁洱的避险妙招,共同提升地震应对能力吧!

01

地震发生时的科学避险方法

地震来临时,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险方法,才能尽量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一旦发生地震,该如何正确避险呢?

如何正确选择躲避点

  1. 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
  • 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
  • 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 远离玻璃制品和可能坠落的物品。
  •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随意移动,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
  1. 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
  1. 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
  •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大声呼救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如何避开逃生误区?

这些逃生误区,一定要注意:

  • 不要盲目逃离建筑物:地震预警时间短,加之房体受损、门窗变形,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并很有可能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险之中。
  • 不要选择跳窗逃生:跳窗本身很危险,若遭遇余震,生还的可能更低。
  • 逃生时不要推搡:逃生时互相拥挤,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将是二次伤害,十分危险。
  • 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有可能极速下落。
  • 不要藏在天桥或雨棚下:地震时这些遮蔽物极容易坍塌。

地震预警不是预报而是警报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主要是为了一些特殊行业、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具体来说,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地震波,一种是速度较快但震动较弱的纵波,一种是速度较慢但震动较大的横波。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及电磁波远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发生后,通过震中附近的地震仪捕捉到纵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和影响程度,抢在具有更大破坏性的横波到达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

如何在手机上设置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能为紧急避险提供宝贵的时间,如何在手机上设置地震预警,不同手机型号,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预报→地震警报。
vivo/iQO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苹果/三星/其他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身处十种场景,地震来了怎么做?如何救护?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地震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沉着冷静应对,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抉择,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

场景一: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地点,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下、墙角等,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不是最佳躲藏处。
躲开悬挂物和电源。
绝不进衣柜。
把门打开,待地震结束随时转移。

场景二:在客厅里
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可以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不要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

场景三:在卫生间
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并且守着水源。
注意不要全家都躲在卫生间。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安全,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及时展开救援。

场景四: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不坐电梯。
如正在电梯里,可将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
逃生时要走逃生通道。
使用逃生绳时,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

场景五: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要主动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
哪怕住在一、二层楼,跳楼逃生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场景六:在平房里
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
室内坠物最危险。
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
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场景七:在学校里
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场景八:在汽车里。
如果正在驾车,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千万别躲在车里,因为地震时汽车方向盘无法把握,难以驾驶。
如果正坐在行驶的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场景九: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
要避开人流的拥挤。
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场景十:在户外
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高压线和下水道等处。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02

宁洱地震的应对经验

2024年8月20日23时4分36秒,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下寨村田房小组老龙寨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思茅区震感明显。地震发生后,普洱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通知各县(区)委组织部和乡镇(街道)党委,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展受灾情况排查,工信、交通、住建、通信、供电、水务等部门党组织迅速组织对重大基础设施开展排危除险,消防救援部门党组织组建前突分队共258人前往震中救援救灾,市、区公安局党委派出1540余名警力维护社会治安、保畅交通秩序,市、区森林消防党组织集结296人进入战备状态,震中周边各中小学校党组织转移避险1.13万名学生。

地震面前,基层党组织是震不倒的堡垒。震后第一时间,各乡镇(街道)党委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全方位、无死角排查农村农户、中心城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密集区域、项目工地、酒店宾馆等重点部位,思茅区倚象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等震中及周边乡镇立即启用“平急转换”机制,动员全体党员和各方资源力量,积极科学防灾、有效减灾、及时避灾、全力救灾。

位于震中的倚象镇党委紧急动员5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转换成临战状态,党政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连夜赶赴各村驻扎,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道通宵安顿群众、排查灾情、筹备物资,大家返回岗位没有半点迟疑,安置不漏掉每一个人、排查不放过每一处险情,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各支部、各小组长,快叫大家都去广场上避险。”倚象镇下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灿生在睡梦中被地震惊醒,外套都没穿好就跑向村委会,边跑边在群众微信群里发着语音。“收到”“收到”……大家有序向应急避险点撤离。李灿生把村“两委”成员召集起来,又挑选了一些村里的年轻人,打电话、发微信,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排查疏散。“李书记他们帮我们一家撤离到这里,还有面包、水,现在他们又去帮我们看房子受损情况去了,真的很感谢他们。”下寨村长田小组村民方云昌老人动情地说。

严防次生灾害,不让群众安全再次受到威胁,也是各地基层党组织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宁洱县离震中最近的黎明乡岔河村,县、乡、村三级依托应急灾害指挥联动体系,落实防灾避险应急预案,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和32名网格员分头核实房屋震损情况并及时上报镇党委。安顿好群众后,他们又马上投入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坝河堤等风险点的排查当中。

紧急时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地震发生后,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争当救援救灾的先锋,在应急处置、抗震救灾中挺身而出,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在组织自救互救、排危抢险等方面作出表率,及时把党的关心关怀送给每一名受灾群众,让他们遇事有人帮、生活有保障,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救援救灾工作。

8月21日凌晨,距离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已经请好假准备返回老家与临盆之际的妻子和家人一起迎接孩子到来的思茅区森林消防中队队员李泽就快速完成归队。他主动要求归队的理由很简单质朴,他说:“我参加消防救援工作已经5年了,算是一个有一些经验的老兵,我是党员,前方我得去”。这次地震中,思茅区各行业部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共组建89支党员先锋队,34支驻村工作队、102名队员就地转换为抗震先头兵,公安、医务、消防等各领域党员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请缨出战、赶赴一线。

党员带起头来,还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地震发生后,下寨村党员、群众弘扬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应对灾情险情,村里的年轻党员主动搜索转发防灾避险知识,网格长叫醒熟睡中的村民帮助他们应急避险,广大群众成为自救互救的主人翁,积极相互帮助,按照应急演练时掌握的方法和路线迅速撤离到避险点,拿出自家的食品、工具、帐篷等物资与大家分享,协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核查人员受伤和房屋受损情况,最大程度加强了救援救灾的人力投入、减少了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03

家庭地震应急包的准备要点

为了应对不时之需,准备一个家庭应急包绝对是明智之举。这个包里应该包括一些基本的急救用品和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虽然平时用不到,但在关键时刻,它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自救能力,也能给我们家人带来一些安心。认真检查包里的物品,确保它们是有效的,并定期更新,保证我们随时都能应对突发情况。

应急包的基本元素
首先,地震应急包应该包含一些必需品。以下是几项重要的物品:

  • 饮用水:每人每天至少需要2升水,至少准备三天的量。
  • 食物:选择一些易于保存的食品,比如罐头、干粮或能量棒,确保它们的保质期长。
  • 药品:准备一些常用药物,比如止痛药、抗过敏药,以及个人需要的处方药。
  • 急救包:包含基础的急救用品,如绷带、消毒液、创可贴等。
  • 手电筒和电池:在黑暗中能起到重要的照明作用,确保有备用电池。
  • 多功能工具:如瑞士刀等,可用于修理或打开容器。
  • 保暖薄被或毯子:保持身体温暖很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

额外建议
除了上述基本物品,你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实用的装备,比如充电宝、应急通讯设备(如对讲机)、一些现金、重要文件的复印件等。

家庭成员的参与
在准备应急包的过程中,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了解各自的需求和建议。这不仅能增进家庭之间的沟通,还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应急准备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与更新
最后,记得定期检查应急包的物品,确保食物和药品未过期,电池保持充足。每隔几个月,花点时间更新一下应急包,以确保它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总之,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并不复杂,但却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额外的保障。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准备,不论什么情况,都能保持冷静和安全!

地震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避险方法和充分的应急准备,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应对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家人和自己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