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发布首份戒烟指南,上海交大医学院贡献中国智慧
世卫组织发布首份戒烟指南,上海交大医学院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近期发布了首份成人戒烟临床指南,为全球7.5亿希望戒烟的烟民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戒烟方案。这份指南不仅凝聚了全球公共卫生专家的智慧,也为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了权威的戒烟指导。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控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球控烟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世卫组织: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双管齐下
世卫组织的戒烟指南强调,将药物治疗与行为干预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戒烟成功率。在药物治疗方面,世卫组织推荐使用伐尼克兰、安非他酮和金雀花碱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戒断症状,减少对尼古丁的渴望。2023年,世卫组织启动了针对烟草使用所致疾病的医药产品资格预审程序,以改善全球获得推荐戒烟药物的途径。2024年4月,Kenvue公司的尼古丁口香糖和贴片成为首批获得世卫组织预认证的尼古丁替代疗法产品。
除了药物治疗,行为干预也是戒烟成功的关键。世卫组织建议在医疗机构常规提供简短的、从30秒至3分钟的卫生工作者咨询,以及为有意愿的用户提供更深入的行为支持,比如个人、小组或电话咨询。此外,短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互联网程序等数字干预措施也可用作辅助工具或自我管理工具使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的中国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控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球控烟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个“无烟世博”,开创了大型国际活动控烟的先河。此后,上海控烟立法15年,公共场所控烟状况持续向好,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3%。上海市成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了7.5个百分点至19.4%,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还积极推广戒烟服务,建立了完善的戒烟服务体系。例如,中国医师协会戒烟体验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启动,为烟民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和支持。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还积极参与控烟研究,为全球控烟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戒烟: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表示:“该指南是我们在全球打击这些危险产品斗争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赋予各国必要的工具,大力支持个人戒烟,以减轻烟草相关疾病的全球负担。”戒烟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研究表明,吸烟导致家庭支出由食物和住所等基本需求转向烟草,从而加剧了贫困。此外,二手烟暴露每年造成120万人死亡,严重影响非吸烟者尤其是儿童的健康。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烟民提供全面、有效的戒烟支持。同时,世卫组织还鼓励医护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采纳和实施这一指南,以促进戒烟,改善全球数百万有需要人群的健康状况。
戒烟之路虽然艰难,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意志,每个人都有可能摆脱烟瘾,重获健康。世卫组织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无烟世界,共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