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旅游目的地,从“歇脚地”到消费新热点
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旅游目的地,从“歇脚地”到消费新热点
今年暑期,你有没有自驾出行?要说自驾路上每个人都去过的地方,那一定是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多地服务区“大变身”,从传统的休憩驿站,逐渐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场所,这让游客从“非必要不停留”转变为“非特殊不错过”。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游玩区域景观。临洮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标配”到“高配”:服务区摇身变景区
很多人对服务区的印象,还停留在“加油+卫生间+便利店”的模式。但近来的一些出行经历,让不少人的观念彻底改变。
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的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为例,这里已经从一个简单的休息站,变成了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兰州市民郑先生一家在服务区发现了美食街、音乐喷泉、音乐厅、游船、摩托艇等娱乐项目,甚至还有一个融合了自然元素与游乐设施的儿童乐园。
这个变化源于今年“五一”开放运营的甘肃省首个“路衍经济+交旅融合”示范项目。据临洮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充分利用自身便利的交通优势、人流优势、资源优势,以“花香洮河·水韵太石”为主题,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在长三角地区,服务区建设的亮点也颇为突出。阳澄湖服务区以“梦里水乡、诗画江南”为设计理念,将江南园林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美食,还有非遗展示区、科技体验馆等。有游客感慨:“这哪是高速服务区,分明是‘室内版江南水乡’。”
从单一到多元:滋养地区消费的繁茂之花
服务区的华丽变身,吸引了过路游客,甚至引得周边居民慕名而来。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分享了专程开车到长三角地区服务区打卡的见闻,评论区有网友互动留言:“从经停地变为了目的地,为服务区点赞。”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早在2017年,六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在政策引导下,各地陆续开展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以湖南凤凰服务区为例,经过5000余万元的改造,不仅服务设施全面升级,还融入了凤凰古城的文化元素。服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A区、B区每天服务车辆近万台,较改造前车流量和客流量增加了20%。未来,服务区还将上线手机客户端,提供在线预约服务。
高速服务区人流的增加宛如一股东风,滋养了地区消费的繁茂之花。淮徐高速高作服务区完成重装开业后,经营业态由原来的8个增加至22个,日均营收额较转型升级前增长一倍以上。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江苏全省服务区消费收入增加了近两倍,效益翻了四番。
从局部到全面提升:安全保障和服务体验
中国公路学会和高德地图联合发布的《2023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出行热度分析报告(1—6月)》显示,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平均驶入率为19.23%,近六成的服务区驶入率在10%—25%之间。出行热度前十的服务区90%均位于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上,集中在江苏(4个)、河北(2个)、江西(2个)、浙江(1个)、新疆(1个)5个省份。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东部占比70%、中部20%、西部10%。这些服务区的驾车出行活跃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
由此可见,高速公路服务区在“留客”方面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目前,许多服务区已经在探索“服务区+”融合发展模式,将服务区与旅游、文化、物流、新能源、农业、电商产业等融合,打造新消费时代下发展高速公路路衍经济的重要载体。
“‘高大上’的服务区表面上是软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实质上是服务理念的变革与升级。”广东省政协原常委孟浩表示,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在提供道路运输服务过程中必须配有的“延伸服务的配套产品”,也是以服务项目为抓手来推进行车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双修”的过程中,要通过为游客提供贴心、全面、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游客平安出行。
专家建议,可考虑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为依托,探索小城镇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利用现有高速服务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资源,构建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点线面”相结合的经济廊带和产业空间,从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小城镇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货车司机看来,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车效率、增加运输时间成本。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在提升改造各地高速服务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及服务区的具体目标,同时紧密结合车流的实际数量和停留人群的实际需求,以实现服务区功能的优化和服务的个性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