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涂鸦到精品:一位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涂鸦到精品:一位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
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进行作文训练,帮助他们从"涂鸦"阶段逐步提升到写出精彩文章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了她的教学心得。
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创作了一篇篇令人惊喜的作文。这些学生的年龄大多在9到10岁之间,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体现了系统作文训练的重要成果。许多家长可能会质疑:"我的孩子也是三年级,连字都写不了多少,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这种质疑反映了家长对作文教学的普遍担忧。实际上,孩子们即使识字不多,但只要能准确表达意思,通过系统的作文训练与指导,写出优秀作文并非难事。
从日记开始
作文训练的第一步是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不设任何限制,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从中发现可贵之处。比如,孩子们会在日记旁画上几笔,用图画来表达文字难以传达的情感;也会偶尔用错别字写出类似"心xiang是成"的成语。这些细节都是孩子们独特思维的体现,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情感是作文的调味料
在孩子们自由写作3-4篇日记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加入自己的感受。通过分析孩子们已有的表达,帮助他们理解"感受"的含义。例如,"我爱我的妈妈"、"今天我真高兴啊"、"我不喜欢舞蹈,因为我很累"等句子,都是情感的直接表达。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感受"的概念,还激发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兴趣。
细节是作文的主料
对于害怕作文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感受,再选择与感受对应的事例和细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高兴呢"、"哪件事情让我最兴奋"、"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谁在这件事情里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写作恐惧,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分析细节的能力。
范文是最好的老师
在作文教学初期,范文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选择班级里小伙伴的文章或同一中文学校的报刊稿作为教学材料。每次让学生欣赏的范文最好是同一类型中不同风格的,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和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创造场景,帮助学生体会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例如,在布置《第一次……》的命题作文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第一次炒饭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教师讲完自己的故事后,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第一次"经历,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每一篇作品的背后都凝聚着家长辛勤辅导的心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写作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孩子们的话语和作品也给教师带来无尽的启发和享受,让他们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作者简介:张璇,现任教于温哥华北京中文学校,拥有多年海外中文教学经验,致力于探索适合海外华裔儿童的作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