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炒鸡:舌尖上的山东味道
莱芜炒鸡:舌尖上的山东味道
莱芜炒鸡,这道源自山东莱芜的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无数美食爱好者的青睐。作为鲁菜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莱芜炒鸡不仅承载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更凝聚着莱芜人对美食的匠心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莱芜炒鸡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烹饪秘诀。
三百年传承,一锅炒鸡里的莱芜味道
莱芜炒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据传,这道菜最初是由曾任清皇宫御厨的徐子华晚年在家乡枣庄所创。徐子华利用自己多年的烹饪经验,将本地草鸡与薄皮辣椒巧妙结合,创制出了这道香辣可口的佳肴。此后,莱芜炒鸡经过数代厨师的不断改良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艺,成为莱芜宴宾待客的必备佳肴。
莱芜人对鸡的钟爱,从一句流传至今的俗语中可见一斑:“无鸡不成席。”在莱芜人的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炒鸡,不仅寓意着大吉大利,更是对客人最真挚的欢迎和尊重。这种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莱芜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也彰显了莱芜炒鸡在莱芜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莱芜黑公鸡:成就美味的灵魂食材
莱芜炒鸡之所以能独步江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魂”食材——莱芜黑公鸡。这种鸡可不是普通的鸡,它可是有“生命之源绿色食品”之美称,还被收入国家《地方优良畜禽良种基因保护库》的珍稀品种。
莱芜黑鸡全身被毛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单冠红色,头颈挺举,尾羽高耸,背部似“U”字形,具有黑毛、黑腿、黑脚、黑嘴、黑眼、红冠、白耳,五黑一白一红的特点;善攀爬,易飞翔,体格健壮,抗病能力强,食性杂,体型小,生长缓慢,肌肉发达,肉质鲜美,酮体洁白美观,骨细中空,皮薄肉厚,滑嫩爽口;据山东农业大学报道,莱芜黑鸡每克肌肉中亚油酸含量48.92mg,亚麻酸含量17.91mg,红肌纤维含量23.55mg,公鸡温补阳气,母鸡适益阴血。所产鸡蛋叫柴鸡蛋、土鸡蛋,草鸡蛋,指散养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刨土觅食、吃虫儿的鸡下的蛋。这些鸡吃的是一些昆虫,青草,因为它们的食料里缺少很多专用鸡饲料所必须添加的配料,如骨粉,激素等。因此其蛋清浓稠透亮,营养价值高。
莱芜黑鸡的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生命之源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亚油酸、亚麻酸、红肌纤维等,具有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而且,莱芜黑鸡的肉质鲜美,口感细腻,是制作莱芜炒鸡的不二之选。
精湛烹饪技艺,成就舌尖上的传奇
莱芜炒鸡的烹饪技艺,经过数代厨师的传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选用三四千克重的活大公鸡,宰杀洗净后剁块,再配以泰沂山脉特有的红袍花椒和其他调料炒制而成。炒制过程中,鸡肉与调料充分融合,最终呈现出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佳肴。
选材与准备:选用优质的莱芜黑公鸡,宰杀后去除内脏,洗净并剁成块。准备莱芜老姜、大蒜瓣、桂皮、八角、小茴香、丁香、花椒、白芷等香料,以及甜面酱、酱油等调料。
炒制过程:在锅中加入70%的花生油和30%的豆油,将油加热至五成热。下入姜块和香料,炸出香味。将鸡块下锅,先煎一会儿再翻动,炒至表面微黄。加入甜面酱,翻炒均匀,让鸡块上色。加入适量的水,水量要没过鸡块。再加入酱油调味,放入松莪和沉淀过滤的泡松 莪的原汤。将锅盖盖好,用大火将水煮开,然后改用中火炖煮15分钟。炖煮15分钟后,加入粉皮,继续炖煮5分钟。最后,撒上蒜瓣和芹菜,稍微焖一下,就可以装盆上桌了。
烹饪技巧:
- 选择优质的莱芜黑公鸡是制作美味莱芜炒鸡的关键。
- 使用70%的花生油和30%的豆油混合油进行烹饪,可以更好地突出莱芜炒鸡的独特风味。
- 在炒制过程中,要先将姜片炸至酥脆,这样不仅可以去除姜的辛辣味,还能增加炒鸡的香气。
- 炖煮时,要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改用中火慢炖,这样可以使鸡肉更加入味。
- 在最后加入粉皮和蔬菜,可以增加炒鸡的口感层次,使整道菜更加丰富。
莱芜炒鸡的美食魅力
莱芜炒鸡以其麻辣适中、咸香入味而著称。鸡肉经过炒制后变得筋道入味,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鸡肉的鲜美和微辣,令人回味无穷。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莱芜炒鸡,配上山东的烧饼或面饼,不仅能够暖身驱寒,还能让人大快朵颐,尽享美食带来的愉悦。
莱芜炒鸡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莱芜人对美食的匠心追求,凝聚着数代厨师的智慧结晶。无论是作为家常菜,还是宴客佳肴,莱芜炒鸡都能胜任。现在,你也可以在家轻松做出正宗的鲁香斋同款莱芜干炒鸡了。快去试试吧,相信你也能做出让家人朋友赞不绝口的美味炒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