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烂梗”入侵校园,六成受访者担忧影响青少年语言能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烂梗”入侵校园,六成受访者担忧影响青少年语言能力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2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12/12/ARTIofUn1YKAhvkhy1EEiWE9241212.shtml
2.
https://github.com/pfnet-research/pfgen-bench/blob/main/result/01-ai/Yi-1.5-9B-Chat/b76b1a3/README.md
3.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57299.html
4.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29218
5.
https://edu.cctv.com/2024/12/27/ARTI5u0QgMJTSgmzJwMtDUPz241227.shtml
6.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5/28/nw.D110000renmrb_20240528_1-07.htm
7.
https://news.sina.cn/znl/2024-12-24/detail-ineapwes8488247.d.html?from=wap
8.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tween-and-teen-health/in-depth/teens-and-social-media-use/art-20474437
9.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9/23/content_dqopOVCVZO.html
10.
67638269000000000b023386
11.
http://www.news.cn/government/20241212/d84f735dcc7d4c9ab29b5216f50c0879/c.html
12.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6860

“老师,我这个‘栓Q’用得对不对?”近日,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在造句中使用了网络热词“栓Q”。无独有偶,另一位老师也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夺笋啊”这样的网络用语。这些看似幽默的词汇,正悄然从网络渗透到校园,甚至出现在学生的作业和作文中。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这些“烂梗”不仅出现在校园,还进入了学生的作业和作文中,严重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和心理健康。

网络“烂梗”为何会在青少年中传播?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是青少年触网机会和时间增多,容易被网络热点裹挟;55.3%的受访者认为是青少年出于好奇心理,玩“烂梗”以彰显个性。其他原因还包括:“烂梗”简单有趣,易于传播流行;青少年对“烂梗”缺乏辨别力,不自觉使用;周边人都在用,为了融入集体等。

网络“烂梗”泛滥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调查中,受访者将出现词汇乱用(52.5%)及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51.8%)排在前两位。47.6%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网络语言代替正式表达、正式词汇贫乏的情况,42.1%的受访者认为会容易写错字、错词。其他还包括:失去对优美语言的鉴赏力和运用能力;盲目跟风追热点,影响独立思考能力;把时间精力用在网络上,破坏学习兴趣;有些“烂梗”具有攻击性,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些网络“烂梗”低俗无意义,影响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养成;影响与他人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那些被用烂了但不是很负面的‘烂梗’,我不会太在意,但如果是那些负面的、含有歧视意思的‘烂梗’泛滥,我就很担心孩子学会那些不文明的话,影响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一位家长表示。

网络“烂梗”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因人而异,既可能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会分散青少年对家庭作业、锻炼和家庭活动的注意力,扰乱睡眠,导致青少年接触有偏见或不正确的信息,成为散布谣言或分享过多个人信息的手段,引导一些青少年形成对他人生活或身体的非真实看法,将一些青少年暴露给在线猎手,后者可能会试图利用或敲诈青少年,让一些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这可能会增加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社会各界正在积极行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此前,中央网信办在《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中强调坚决打击7类突出问题,其中就包括打击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打击通过拼音、谐音、指代词等方式,恶意编造低俗烂梗、不良流行语,污染网络风气的问题。

在学校层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佛山市教育局联合当地高校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出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网络素养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河北省望都县委网信办联合各相关部门,建立了10个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和1个网络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为孩子辨别什么样的“梗”是不好的、不能说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小孩子说的语言一般是模仿学习来的,让孩子好好说话,家长要以身作则。”一位家长表示。

专家建议,要让青少年远离网络“烂梗”侵扰,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这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