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致低钾血症诊断偏差,规范采样和处理是关键
溶血致低钾血症诊断偏差,规范采样和处理是关键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问题,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然而,溶血现象常常导致钾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急诊科环境中更为常见。研究表明,溶血样本的比例较高,这直接影响了钾水平的准确测量,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因此,加强对溶血现象的关注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低钾血症的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
低钾血症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应该在3.5至5.5mmol/L之间。当血清钾水平低于3.5mmol/L时,就被诊断为低钾血症。轻度低钾血症常常表现为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便秘等等;重者可有反应迟钝、失语、嗜睡、麻痹性肠梗阻、呼吸困难、缺氧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瘫痪。
溶血对钾检测结果的影响
溶血是指标本采集后,采血管内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使离心后血清/血浆呈现淡红色到深红色不等的一个现象。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无论是常规项目,还是生化项目,亦或是免疫项目。其对生化项目影响最大,对免疫项目影响最复杂,对临检项目影响最隐蔽。
溶血对钾检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红细胞内的K+浓度约为细胞外K+浓度的30倍,当轻微溶血(细胞外血红蛋白浓度为500mg/L)时,可以使血钾升高大概3%。常见引起溶血原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离心过程中或运输过程中(如气动运输)标本受到剧烈机械冲击、标本保存过程中被冷冻等。
临床实践中的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低钾血症的诊断准确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识别和处理溶血样本。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
重新采样:当发现标本存在溶血现象时,最直接的处理方式是重新采集样本。这可以避免因溶血导致的钾离子浓度异常升高。
使用抗凝血液标本: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白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增多,可以采集抗凝血液标本并立即检测血浆钾离子含量。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细胞破裂释放钾离子的影响。
规范操作流程: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避免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采血时负压过大等可能导致溶血的操作。此外,采样后需要及时混匀(8次左右)。
优化标本运输方式:在标本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暴力运输,特别是使用气动物流时,需要优化软件程序,使用缓冲物减少碰撞。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如血小板功能),不建议使用气动物流运输。
案例分析
以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46岁男性患者为例,该患者11年前突发四肢无力,伴有双下肢疼痛无法行走,症状持续不缓解遂到当地医院查血钾1.8mmol/L,静脉补钾后症状好转出院。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查血钾波动于2.6 mmol/L左右,自行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0/3-4次/日可缓解。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低钾血症”收入内分泌科。入院后查体血压119/78mmHg,余未见明显异常。急查血电解质提示血钾2.84 mmol/L,血镁0.49 mmol/L(结果见表1-1),动脉血气分析:pH值7.474↑,钾离子2.5 mmol/L↓,总二氧化碳47.8mmol/L↑,标准碳酸氢根28.1mmol/l↑,全血碱剩余4.3mmol/L↑;(结果见表1-2)。
表1-1 患者血清电解质结果
表1-2 患者动脉血气结果
后续相关化验检查回报示:血、尿、便常规、凝血、肝功、骨指标均未见异常;电解质:钾2.67mmol/l↓、镁0.47mmol/l↓;肾功:尿酸453μmol/L↑、葡萄糖3.76mmol/L↓;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1.8pg/ml;皮质醇553.9nmol/L↑;25-羟基维生素D 19.81ng/ml↓;甲功五项:促甲状腺激素7.00mIU/L↑;血钾2.68mmol/l时同步24小时尿钾69.57mmol/l,尿钙1.25 mmol/l;心电图、心脏彩超、肾上腺CT未见异常。
常规补钾治疗中,患者在饮食正常,无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情况下,每日口服补钾3g以上的治疗过程中,血钾仍在2.6mmol/L左右波动,血镁的结果也一直偏低(结果见表1-3)。
表1-3 患者血清电解质结果
结合患者相关检查:入院血钾2.68mmol/l、同步24小时尿钾69.57mmol/l,尿钙1.25 mmol/l(结果见表1-4)。血气分析:pH值7.474,标准碳酸氢根28.1mmol/l,全血碱剩余4.3mmol/L↑,提示患者24h尿钾增多、低尿钙症伴有代谢性碱中毒,可排除酸中毒的低钾血症。
表1-4患者24h尿电解质结果
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20/80mmHg左右,卧立位肾素-醛固酮轻度增高(结果见表1-5),24h血压监护正常,可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表1-5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检查结果
皮质醇节律及ACTH正常(表1-6),可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提示Gitelman综合征(家族性低钾低镁血症)可能性大。
表1-6患者皮质醇节律及ACTH结果
氢氯噻嗪试验是辅助诊断GS的一种重要临床功能试验,有助于鉴别肾小管损伤部位,反应肾脏NCC功能状态,故向患者说明病情,完善氢氯噻嗪试验及SLC12A3基因检测加以明确。计算氯离子排泄分数, △EFCl:0.639%<2.86%,相对△EFCl:57.5%<233%。氢氯噻嗪试验提示患者远曲小管对氢氯噻嗪反应性低于正常。基因检测提示受检者所携带的c.1456G>A(p.Asp486Asn)变异为SLC12A3基因编码区错义变异(图1-1),明确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
图1-1基因检测
治疗上给予补充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并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40mg/日,复查血钾及血镁较入院改善,并嘱患者进食含钾、含镁食物,带药出院。
结论与建议
溶血对低钾血症的诊断准确性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溶血现象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溶血发生,并在发现溶血样本时及时处理。通过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临床沟通,可以提高低钾血症的诊断准确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