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铎草书:独特的章法技巧与艺术成就
揭秘王铎草书:独特的章法技巧与艺术成就
王铎草书以其独特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学习王铎草书的基本技法,不仅可以提升书法创作的能力,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王铎草书中汲取灵感,快速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快来一起探索王铎草书的魅力吧!
王铎草书的艺术特色
王铎草书在明代的地位极高,成就极大。他的草书在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上均有所创新,尤其在章法的字间联系、行、行间空间、款字及钤印等形式的技法上,独具匠心。
字间联系
字间联系与线条、结构息息相关。王铎草书线条的运动感,结体正欹、疏密的多变,决定其字间联系形式的丰富性。尤其是结体的中轴线,可以左侧35度,右侧25度,左右摆幅可达60度,这就大幅度地扩大了字与字之间的连接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字间联系的多样可能。这当然是其“挥斥八极之势”的动力来源之一。其字间呼应或左或右,或边缘或中间,或虚或实,或连或断。连则数字、甚至十几字连绵一起,虽在绢素数尺之间,实则展现千里之势。断则上下掩映,藕断丝连,意态隔空照应。
王铎有时也像黄庭坚那样,作上下字间的线条穿插。穿插使字间空间的构形趋于丰富、多变。但他的穿插没有象黄庭坚那样的频繁、深入,而又强烈,因而,在使字间空间的节奏多样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线条及空间运动的流畅性。
从行轴线的连缀情况看,王铎草书的吻合率很高。即使单字轴线的间或断裂,也往往是轴线连缀节律的休止符,它使连缀形式多变,而富于节奏感。有人说“倪元璐等人行轴线趋于垂线,略感单调。王铎的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行轴线之间的呼应也非常生动。”
“轴线形式却很有变化”。尤其是奇异连接和二重轴线连接的熟练运用,使王铎草书的轴线连接效果出类拔萃。单字轴线间的奇异连接是商周甲骨文常用的字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得到完善。在黄庭坚的行书、草书的作品里,也时有出现。在王铎的草书里,则运用自如。
王铎经常运用的方法是:
其一,偏旁代替单字。
“临”与“忆”、“语”与“故”,有明显的错位。按“忆”和“故”的单字轴线,本不会与上字轴线相接,但它们靠“忆”的“意”旁、“故”的反文旁的轴线,与上字紧密吻接。
其二,下字首画起端,位于上字的边线处。
“何”与“太”也有较大的错位,轴线本不会相交,但“太”的首画起端,刚好是“何”字的边线,它们由此得到了字间的联系。当然部分代替整体、下字的起端。位于上字中点的奇异连接方法,也是王铎经常运用的手段。奇异连接在甲骨文、王羲之之后,已很少书家运用,而王铎运用却非常频繁。
我们可以抽查王铎草书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统计。51岁的《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使用奇异连接28次,59岁的《草书杜甫五律八首诗卷》,则使用30次。可见,其运用之多。王铎通过奇异连接的运用,激活了字间空间和行间空间的灵动变化,使字间联系富于跌宕,从而使字势趋于飞腾跳掷。二重轴线连接,也是王铎草书作品中熟练运用的技巧。邱振中在描述王铎草书时说“王铎的作品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二重轴线吻接。当我们的感觉顺着轴线下行时,轴线忽然在某一字中断,可是,当我们在下一字中,找到新的轴线时,却发现它与这个字衔接完好,不过它利用的是另一条潜在的轴线。”这“潜在的轴线”致使上下字轴线断裂得以修复,在取得字间联系的顿挫、错落的效果的同时,又能驱使轴线流畅地过渡。由于“雀”字中间的撇画、“老”字最后的斜向连笔,形成潜在的轴线,使“雀”与“薄”、“老”与“关”的轴线断裂得以修复。二重轴线连接,虽然是王铎独有的轴线连接技法,但不常用。
在对观察奇异连接相同的两件作品的观测中发现,《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运用了3次,而《草书杜甫五律八首诗卷》只有2次。由于线条动感强烈,且连带较多结体欹正、开合擒纵自如,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融合性好,故王铎草书,字内、字外空间呈现出雄浑而多变的特点。
行与行间空间
王铎在字的结构上强调欹侧,但他没有象他所崇拜的王羲之、米芾那样,较多趋于左倾,而是左倾、右倾互重。当一字或数字左倾,他便常用一字或数字右倾相协调,反之亦然,以求行轴线的平衡。有时在卷类作品中,也用多字、甚至一行同方向欹斜,造成行轴线大幅度的波折和倾斜,形成强烈的字势,以及字行的动荡。由此可见,王铎喜欢发挥极致的艺术性格。
王铎草书线组的疏密节奏相当明快。当一组稠密的线组过后,便有一组较为疏空的线组与之并置、对比。因为字间连绵较多,在一些卷类的作品中,常会出现几组较密的线组聚集一起,王铎便用长而舒展的线条割裂空间,造成疏旷的空间与密集的线组并置,而且,形成强烈的对比。由于线条颇具运动感,字势左右欹侧波动的幅度极大,也由于字间连接的奇异连接、二重轴线连接等方法的使用,使王铎草书的行边廓极富错落、波折的变化,因而,也使行间空间趋于灵活多变。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的书法观念互相影响。
黄道周在章法上的处理是“着意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倪元璐是“行距疏空、字距茂密”。王铎在轴类的行与行间空间处理上,和他们基本是一致的。但是,王铎在通过“紧压字距”,达到字间茂密效果的同时,还通过频繁的连带,而使行中茂密的效果更为强烈。如此章法构成,形成“大面积空白的构图对比强烈,更易突出主体,形成视觉反差”的艺术效果。
潘天寿在谈到绘画的布置时,也涉及到相类似的论题,“画中的主体要力求清楚、明确、突出,次要的东西连同背景,可以尽量简略舍弃直至代之以大片的空白。这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方法,使得中国绘画在表现上有最大的灵活性,也使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可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同时,又可以使所表现的主体得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豁的视觉效果。”
绘画的构图原理与书法的章法构成原理是相通的。
王铎草书作品的行距疏空、字距茂密,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视觉反差,“使所表现的主体得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豁的视觉效果”。在行距疏空处理的“度”上,王铎似乎把握得不错。黄道周有时处理得过于疏旷,章法显得散乱而失神。如《赠湘芷诸友别苕水诗轴》。在有些轴类的作品中,王铎的每一个行间空间的分割不是等同的。他有时故意造成前一行间空间疏朗后一行间空间紧密,而且,形成一定的对比。如《草书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草书临怀素帖轴》等作品。
与轴类纵式作品相比,在横式长卷、册页、扇面大部分草书作品中,王铎把行距处理得较密,行间空间节律变化颇为丰富。有时受高涨情感的驱使,某些舒展的线条不经意地侵入邻行的字间空间,使畅快的行间空间流动受阻,并且,蜿蜒渗入行中的字间空间,行间空间的节奏便变得委婉、细腻和富于情趣性。
王铎草书的学习方法
王铎在书法学习上强调师古不泥古,主张深入学习古人书法精髓,同时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创新。他强调书法要追求中正平和的美学精神,注重线条的灵动和韵律感,强调书法与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师古不泥古
王铎强调书法要得古人结构,反对效仿时流。他认为古人的书法深奥奇变,而现代人的书法则显得嫩弱俗雅,容易学习但缺乏深度。王铎自己学习书法三十年,手画心摹,认为海内必有知音。他在临帖时善于使转,认为这是避免落入野道的关键。
个人情感的表达
王铎的书法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和意气。他在创作时会将内心的感慨和不平通过笔墨表达出来,使得作品充满生气和力量。例如,他在《为啬道兄书诗卷》后写道:“每书当于谭兵说剑,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椎晋鄙之快。”
注重实践与积累
王铎强调书法学习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他认为书法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揣摩古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技艺。他在《琅华馆帖》中提到:“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
书法与个人品德修养
王铎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他在《琼蕊庐帖》中提到:“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王铎草书的美学精神
王铎草书体现了中国书法的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美学精神。他的书法作品追求线条的灵动和韵律感,强调书法与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中正平和的美学精神
王铎草书追求中正平和的美学精神,注重线条的灵动和韵律感。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平和之气,展现了儒道两家的“中正和平”、“清微淡远”的雅正虚静精神。王铎的书法作品不事浮华,抖落世俗,放逐蛮力,追求清微远淡,力求天人合一,人书合一,获得古淡疏脱、淳静和远、萧散简远、恬淡清逸的美学感悟。
书法与个人品德修养
王铎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他在《琼蕊庐帖》中提到:“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艺术的超越性
王铎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超越性。他的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表现出一种超越于言象之外的玄妙之意与幽深之理。王铎的书法作品在灵动的线条中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万象之美,从有限中领悟出无限,化实象为空灵,以生动的与道相通的线条勾勒文字形体而呈现心灵,传达一种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逝的意绪和独得于心的生命风神。
王铎草书的代表作品
王铎的代表作《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杜甫五律八首诗卷》等,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法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在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是王铎51岁时的作品,使用奇异连接28次,展现了其独特的字间联系技巧。该作品线条动感强烈,结体欹正、开合擒纵自如,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融合性好,呈现出雄浑而多变的特点。
《草书杜甫五律八首诗卷》
《草书杜甫五律八首诗卷》是王铎59岁时的作品,使用奇异连接30次,展现了其独特的字间联系技巧。该作品行距疏空、字距茂密,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视觉反差,使所表现的主体得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豁的视觉效果。
通过学习王铎草书的技法和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同时也能培养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王铎草书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