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年交易量占全国55%,数字化转型助力海鲜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年交易量占全国55%,数字化转型助力海鲜产业蓬勃发展
“开渔啦!”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子,数百艘渔船从舟山群岛的各个港口扬帆起航,驶向浩瀚的东海。这是每年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因为这意味着新鲜的梭子蟹即将大量上市。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舟山群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据统计,这里每年梭子蟹的交易量高达2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5%。而这一切的中心,就是被誉为“中国原产地海水产品第一渔市”的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
走进水产城,映入眼帘的是繁忙的交易场景:一辆辆满载梭子蟹的货车鱼贯而入,工人们熟练地卸货、分拣、打包,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穿梭其间,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味,却丝毫掩盖不住这里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的梭子蟹产量不错,个头也大,价格比去年还要好。”一位正在忙碌的蟹商告诉记者。他身后,一筐筐梭子蟹正被装上冷链运输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然而,舟山梭子蟹的热销并不仅仅依靠资源优势。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创新营销模式,让海鲜从“渔网”直接“游”进了“互联网”。
在“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记者看到,主播们正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着当天捕捞的梭子蟹。“大家看这只蟹,个头大,蟹黄满满,绝对新鲜!”一位主播一边展示手中的梭子蟹,一边熟练地回答着网友的提问。
“通过直播带货,我们的梭子蟹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工坊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渔民和商家开始尝试这种新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在海鲜保鲜技术方面也不断创新。早在1985年,当地就成功研发了暂养活蟹技术,使梭子蟹的成活率大幅提升。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升级为智能化温控系统,能够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梭子蟹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舟山海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的海鲜交易中心和品牌。”
从传统渔港到现代化的水产交易中心,从单一的线下交易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营销模式,舟山正以创新精神和科技力量,续写着“靠海吃海”的新传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RCEP的生效实施,舟山海鲜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