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童误吞异物频发,医生详解应急处理与预防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8: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童误吞异物频发,医生详解应急处理与预防要点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儿科接诊了一位误吞体温计的孩子。经过儿科和消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体温计没有破完好无损地在消化内镜下取出。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儿童误吞异物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儿童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硬币、纽扣电池、枣核、磁珠、药品、家用化学品等。不同类型的异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较小且圆润的异物,如围棋子、弹珠等,如果孩子吞入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可以密切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等待异物自然排出。通常情况下,这类异物会在48小时内随大便排出体外。如果长时间未排出,必须及时就医检查。

尖锐或有毒的异物则需要立即就医。例如,枣核、别针、骨头、纽扣电池、磁珠等,这些物品可能对消化道造成损伤或腐蚀。家长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通过检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拖延不仅会增加取出难度,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如果异物卡在食道,如鱼刺或小的鸡骨头卡在喉咙,千万不要尝试通过喝水、喝醋或吃米饭来强行咽下。这些做法可能会导致食道损伤。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擅自处置。

对于误食药品的情况,家长需要保持镇静,首先检查孩子嘴里是否有残留药品,尽可能弄清是哪种药物以及服用了多少。根据药品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 对于普通药物,如维生素片、止咳糖浆等,如果服用量较少,可以通过大量喝水来稀释药物;如果服用量较大,应立即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
  • 对于降压药、降糖药、避孕药、安眠药、鼠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应立即催吐,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洗胃导泻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昏迷或惊厥的儿童,禁止催吐。催吐的方法是用手或筷子按压舌根部,刺激咽喉产生呕吐反应,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 对于腐蚀性药物,如高锰酸钾等,禁止催吐,避免二次损伤食道黏膜,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对症治疗。
  • 对于误食有机磷毒药,应立即拨打120,前往医院进行洗胃导泻解毒,同时清洗全身可能沾染的毒药,并尽量弄清楚是哪种有机磷,以便为医生提供参考。

误食家用化学品也需要及时处理:

  • 误食洗衣液、洗洁精等强碱性物品时,在前往医院的同时,可以先让孩子服用牛奶保护胃黏膜,再喝弱酸液体(如食用醋、橘汁、柠檬水)进行中和。但需要注意,碳酸盐中毒时禁用弱酸液体,避免胃胀气或穿孔。
  • 误食消毒水、洁厕液等强酸性物品时,禁止服用碳酸氢钠,在前往医院的同时,可以先让孩子服用牛奶或蛋清液保护胃黏膜,再服用稀释的肥皂水中和。禁忌催吐和洗胃,避免消化道穿孔及反流再次损伤食管黏膜。

对于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 生石灰类和氯化钙类干燥剂误食后,应立即前往医院,不要喝水或催吐,以免损伤食道。同时,保存干燥剂包装袋,提供给医生参考。
  • 硅胶类干燥剂误食后无需惊慌,只需密切观察,最终会随大便排出体外。

误食水银体温计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 立即开窗通风,带孩子远离污染区域,并处理暴露在空气中的汞。
  2. 清理口腔里残留的碎玻璃,防止损伤口腔和胃肠道黏膜。
  3. 漱口,清理口腔残留的汞,观察口腔有无伤口和溃疡。
  4. 喝牛奶,保护胃黏膜。
  5. 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后续处理。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为了减少儿童误吞异物的发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说话。
  2. 不要让孩子将小玩具含在口中玩耍,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玩可能吸入或吞下的小玩具。
  3. 家中的药品和化学用品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不要用饮料瓶、糖果盒等有迷惑性的器皿盛放。
  4. 给孩子喂药时不要哄骗说是糖果,避免误导孩子。
  5. 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哪些物品不能放入口中。
  6. 不使用水银体温计,改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

儿童误食是一个需要家长高度关注的话题。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误食风险。同时,一旦发生误食,及时正确的处理和就医也非常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