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净水网箱”养鱼:退捕渔民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骆马湖“净水网箱”养鱼:退捕渔民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俺家的网箱养殖收益不错,接近6万元。”54岁的梁纪勇高兴地说。梁纪勇是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街道洋河滩社区的居民,原先以捕鱼为业,现在是“净水网箱”的养殖户。他的故事,是骆马湖退捕渔民转型发展的缩影。
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跨宿迁和徐州两市,是江苏第四大淡水湖。这里曾是3227名渔民的生计之所。2020年至2021年,按照江苏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统一部署,在骆马湖及其与中运河相连水域进行捕捞作业的1679艘渔船全部退出相关水域。为了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利用退捕渔民“近水会水”“靠水吃水”的长处,结合湖区大水面适宜发展生态渔业的优势,推出了“净水网箱”养鱼项目。
“净水网箱”养鱼,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养殖模式。它要求只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鳙鱼、鲢鱼,这些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无需投喂饲料,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这种模式还能起到固氮、固磷、消耗蓝绿藻的作用,净化水质。
为了规范养殖秩序,省骆马湖渔管办制定了无框架漂浮式网箱养殖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建立“三定三统”工作机制,即定生产区域、技术规范和生产限额,统一单体面积、横竖间距和生产时间。各家网箱尺寸相同,网箱底部不接触湖底,四个拐角由固定在湖底的纤绳牵拉,鱼苗从网箱上盖放入。
“我们根据骆马湖生态容量,限制网箱数量,做到日常监管与服务并举。”省骆马湖渔政监督支队三大队队长秦卫国说,每次放置网箱,他们都到现场指导,保证网箱整齐划一。“网箱上面的浮漂远看似一排排珍珠,十分美丽。”
“净水网箱”给骆马湖退捕渔民带来了增收新路径。据统计,骆马湖宿迁水域现有标准化“净水网箱”规划区6处,总面积56.6万平方米,惠及462户养殖户。随着“净水网箱”的推广,骆马湖成为全国鳙鱼供应稳定的生产基地。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公布了“长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典型案例,“江苏省骆马湖:引导退捕渔民发展网箱养鱼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赫然在列。案例介绍显示,骆马湖每年“净水网箱”优质鳙鱼总产量可达5400吨,年产值超过7200万元,带动每户退捕渔民年均增收5.6万元。“净水网箱”养鱼,还起到固氮、固磷、消耗蓝绿藻作用,净化了水质。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生态养殖的巨大潜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骆马湖的“净水网箱”养鱼模式,正成为退捕渔民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