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大熊猫保护合作开启新篇章:新一对大熊猫“金喜”“茱萸”赴西班牙
中西大熊猫保护合作开启新篇章:新一对大熊猫“金喜”“茱萸”赴西班牙
近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展开新一轮的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此次合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大熊猫野外种群的数量和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双方将在大熊猫的重大疾病防治、栖息地保护、野外种群监测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此外,还将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的科研与保护合作交流,促进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
历史渊源:40余年友谊的见证
中国与西班牙的大熊猫保护合作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政府向西班牙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绍绍”和“强强”,开启了两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的合作篇章。40多年来,大熊猫不仅成为了中西友谊的象征,也见证了两国关系的不断成长。
最新进展:新老交替,续写友谊
今年2月,5只旅居西班牙的大熊猫——22岁的雄性大熊猫“冰星”,19岁的雌性大熊猫“花嘴巴”以及它们的3个孩子竹莉娜和双胞胎兄弟友友、久久——启程返回中国。这一举动标志着中西大熊猫保护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月29日,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对年轻大熊猫“金喜”和“茱萸”抵达马德里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这对大熊猫的到来,不仅延续了中西两国40多年的“熊猫情”,也将为大熊猫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合作成果:繁育与保护的双重突破
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西班牙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双方共繁育成活6只大熊猫,这一数字在欧洲地区居于首位。通过合作,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繁育和疾病防控等多项技术得到改进提升。
大熊猫的合作研究不仅推动了濒危物种保护技术的进步,还带动了两国人文交流。西班牙民众对大熊猫的喜爱,成为了中西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
未来展望:从疾病防治到栖息地保护
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将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 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提升大熊猫的健康保障水平,攻克疾病防治难题。
- 栖息地保护与野外种群监测: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升野外种群的生存环境质量。
- 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的科研与保护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民间交流与友好感情:通过大熊猫这一友好使者,增进中西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障旅居大熊猫在国外健康安全生活,是国际合作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2024年将进一步强化对旅外大熊猫的日常健康监测和体检,保障每年对旅外大熊猫实地检查评估的全覆盖。对健康状况不稳定的大熊猫,中方专家将留守看护;对涉及大熊猫繁殖育幼、疾病治疗等重大事项,中方专家全力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明星物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保护合作研究,在大熊猫野外保护、繁殖育幼、疫病防控、疾病救治、技术交流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联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新一轮合作研究将重点聚焦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大熊猫栖息地和野外种群保护,提升调查监测能力,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保护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