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筛查,你做了吗?
幽门螺杆菌筛查,你做了吗?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进一步规范了食管癌、胃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防治效果。这一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国家对消化道癌症防控的高度重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我国,约有50%~60%的人群,即7亿至8.4亿人,正受到幽门螺杆菌的侵扰。这种细菌是唯一能在人体胃部强酸环境中存活的细菌,大量研究证实它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和医源性感染等途径传播。在家庭环境中,由于成员间接触密切,且可能存在共用餐具、食物等习惯,因此幽门螺杆菌可以在家庭内部发生传播。据统计,70%-80%的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且感染后会显著增加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的发生几率。
专家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1类致癌物,并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39%的胃癌风险。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施一春副主任医师表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但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多数人发现感染后都会进行规范的杀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筛查主要通过呼气试验、粪便检测等方法进行。治疗方案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案,即所谓的“四联疗法”。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饮用牛奶及其他乳制品,包括酸奶
- 避免过于甜腻的食物
- 禁止吸烟和饮酒
- 不应食用油腻食物
-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 就餐时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
- 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
- 饭前便后洗手
- 避免口对口喂食
- 定期消毒餐具
- 避免食用生水和生食
- 保持口腔卫生
- 均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
专家建议,家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或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或有胃癌家族病史的最好到医院做呼气检测排查;另外,40岁以上、从未做过胃肠镜的人群需要做一次胃肠镜来评估胃肠疾病的风险,能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普遍,但通过及时筛查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让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参与筛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降低胃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