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的“披头散发”:一个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
张飞的“披头散发”:一个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
“披头散发”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仪容不整、头发凌乱的状态。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成语与《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飞,字翼德,是蜀汉的一位勇猛将领,以勇猛善战而著称。他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猛将之一。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更是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性格豪爽,直率鲁莽,常常不拘小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到张飞的“披头散发”,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坂桥之战了。当时,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击,张飞率领二十骑断后。为了吓退曹军,张飞站在桥上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音之大,震得河水倒流。曹军见状,以为张飞身后有伏兵,纷纷后退。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张飞的勇猛,也让人联想到他那狂野不羁的发型——“披头散发”。
然而,“披头散发”并非专门形容张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伯兮》中,形容女子因思念丈夫而无心梳妆,头发散乱。到了《水浒传》中,才开始用来形容男子的仪容不整。而张飞之所以与“披头散发”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形象:他不拘小节,勇猛豪爽,常常给人留下狂野的印象。
与其他三国名将相比,张飞的形象确实别具一格。关羽虽然也是猛将,但他的形象更偏向于威严和忠义;赵云则以英俊和儒雅著称;而吕布虽然勇猛,却因反复无常而备受争议。唯有张飞,以他那独特的外貌和性格,成为了“披头散发”的最佳代言人。
在现代,这个成语已经演变成形容一个人仪容不整、狼狈不堪的状态。但当我们回望历史,不禁会想:如果张飞穿越到现代,会不会因为他的“披头散发”而被误认为是摇滚歌手?毕竟,他的狂野不羁,正是摇滚精神的最佳诠释。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披头散发”这个成语时,不妨想象一下张飞在战场上狂野奔放的样子。也许,这正是罗贯中老先生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