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极端高温影响野生动物,武汉江滩现大蛇爬监控杆
2024极端高温影响野生动物,武汉江滩现大蛇爬监控杆
近日,武汉江滩出现了一幕令人惊讶的场景——一条大蛇竟然爬上了监控杆,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高温环境下蛇类的行为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深思。
高温下的“避暑行动”
2024年,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天气。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摄氏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摄氏度,7月22日更是创下17.16摄氏度的全球日平均气温新纪录。极端高温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
蛇类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过高时,蛇会感受到不适。例如,当温度持续在35℃以上时,蛇的活动能力会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类似于中暑的现象。在极端高温条件下,蛇可能会因为高温而缺氧,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蛇死亡。
为了应对高温,蛇会采取一系列避暑策略。例如,它们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活动,避免白天的酷热。此外,蛇还可能寻找阴凉、潮湿的地方避暑,如树荫下、岩石缝隙或人类居所中的阴凉角落。有时,蛇甚至会进入人类的住宅或建筑物中寻求凉爽,尤其是在空调房间中。
城市中的“野生邻居”
武汉江滩作为地质遗迹,其独特的地貌特征是由于长江的水文变化和河床堆积作用形成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汉口江滩公园已成为一个集防洪、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长廊。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挤压,城市江滩等公共空间成为了它们重要的避难所。
专家表示,蛇平时生活在山林、野地和水边,因洪水冲毁洞穴,蛇也成为天灾的“受害者”,它们不得不爬到高处避险,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城市中的池塘、绿化带等为蛇提供了食物来源,这些食物来源也是吸引蛇在这里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频繁下雨后,蛇原本的栖息地可能被淹没,迫使它们重新寻找栖息地。
遇到蛇怎么办?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广东省毒蛇伤救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子敬给出以下“三要四不要”:
三要
- 要保持镇定,不要到处乱跑,否则只会加快血液循环。尽可能记住蛇的特征,如果能拍照更好,便于医生对症下药。
- 如果在靠近城区的地方被咬,要尽快直接到附近有医治蛇伤条件的医院就治,先不要处理伤口。
- 如果是在野外,要先用水冲洗,再用负压工具(如注射器)吸出余毒,有条件的话,用弹力绷带轻轻绑住伤口上端(近心端),然后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四不要
- 不要用嘴吸毒液,这可能会使施救者中毒。
- 不要用手挤伤口,万一挤破血管会加剧毒液扩散;
- 不要把绷带绑得过紧,会导致被咬伤的组织坏死和破坏伤口处的血管使得毒液加速扩散;
- 不要自行打开创伤口,开创不当或导致伤者失血过多和伤口感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作为地球上的共同居民,我们应当学会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保护和恢复自然栖息地,为它们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蛇类会寻找阴凉处避暑,市民遇到这种情况切勿盲目捕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