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学生探访青岛博物馆,感受千年文化脉络
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学生探访青岛博物馆,感受千年文化脉络
近日,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2023级3中队的学生们走进青岛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城市历史的文化之旅。作为市南区较早启动实施小初贯通培养的学校,三实验一直秉持“真实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将课程校本化,通过设置真情境、提出真问题、解决真任务、经历真研究、创造真成果,将课堂生活化。
青岛博物馆位于崂山区梅岭东路51号,创建于1965年,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内现有馆藏文物24万余件、30多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在13个展厅5000余平方米的陈列面积中,常年展出大型基本陈列《青岛史话——青岛地方历史陈列》和古代钱币、木版年画、古代工艺品、高凤翰书画、明清瓷器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
此次学生们重点参观了《青岛史话——青岛地区历史陈列》展览,该展览分为“古韵悠长”和“岁月回眸”两个部分。在“古韵悠长”展区,学生们通过数百件珍贵文物,了解了上起新石器时期,下迄青岛建置前青岛地区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展览分为“东夷文明溯源”、“齐国经济重镇”、“秦皇汉武巡疆”、“北方千载古港”、“道教鼎盛崂山”、“明清海防要地”六个单元,展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岁月回眸”展区,学生们通过200余件历史照片和文物,全面了解了近代青岛城市从建置至1949年解放的发展历史。展览依历史沿革划分为“清朝设防建置”、“德国殖民开发”、“日本强占掠夺”、“民族主权回归”、“八年抗日战争”、“人民获得解放”六个单元。通过参观,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青岛的历史变迁,还深刻认识到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青岛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馆内丰富的藏品,涵盖了书法、陶瓷器、铜器、玉器等,数量高达十多万件,无不体现出青岛历史的深厚底蕴。通过此次参观,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当我站在博物馆的广场上,一种宏大的感觉油然而生。现代的简约与古典的厚重完美融合于整座建筑,体现了历史的交替,又透着庄重典雅。”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青岛博物馆内藏品丰富,无不体现出青岛历史的深厚底蕴。在这里,我看到了青岛的历史变迁,感受到了青岛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我不禁感叹博物馆的宏伟。”
青岛博物馆作为青岛的“文化心脏”,无疑是了解这座海滨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青岛的历史文化,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正如学校校长韩泉所说:“真实教育就是将用身边的项目,打破时空束缚,将课程校本化,这是‘真实教育’的基础硬件;通过设置真情境、提出真问题、解决真任务、经历真研究、创造真成果将课堂生活化,这是‘真实教育’的动能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