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新突破:微创手术让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
糖尿病治疗新突破:微创手术让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
2024年5月,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现》发表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了一位25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这位59岁的男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空腹及餐后C肽等关键指标显著提高,证实胰岛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这一突破性进展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微创手术是否真的能“一刀切”治愈糖尿病?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微创手术如何治疗糖尿病?
微创手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影响肠道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具体来说,手术通过腹腔镜下肠转流术,改变部分消化液及食物流向,刺激回肠末段的L细胞产生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PYY(瘦素)。GLP-1能够刺激胰岛细胞增生,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增加血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PYY则能使病人术后体重轻微下降,使胰岛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手术效果如何?
对于适合接受微创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的效果是真实存在的。微创手术通过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情况,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药物治疗的剂量和频率,甚至有可能完全摆脱药物治疗。微创手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手术是否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
然而,糖尿病微创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它主要针对那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那些通过传统内科治疗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对于1型糖尿病或其他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微创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手术的适应症包括:
- 典型的DPN症状,如双侧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
- 神经功能受损的证据,如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 神经卡压的查体证据,如Tinel征
- 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改善病人症状及阻止病情进展
手术禁忌症包括:
- Charcot关节改变
- 活动性、开放性的肢体溃疡或感染
- 外周血管条件差,不利于伤口愈合
- 病人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术后管理
术后如何管理?
手术后的管理同样重要。患者需要严格遵守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要求,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者无效。术后饮食一般根据肠蠕动恢复情况由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逐渐过渡。流质饮食期间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之前,可喝一些清汤、蛋花汤,排气之后向半流质饮食过渡,可吃点鸡蛋糕、豆腐脑之类的。在未排气前不要喝牛奶、豆浆等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完全排气后,可进食正常食物。在密切监测血糖的前提下,饮食少量多餐,以低盐低糖低脂为主。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同时加强营养,补充蛋白质,以鱼、瘦肉和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多食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在血糖控制平稳前提下,可少量吃含糖少的水果如西红柿、木瓜、苹果等。
案例分享
一位患有糖尿病10余年、DPN 5年的患者,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四肢疼痛麻木。评估后认为患者具有手术指征,随后进行了单侧7根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手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另一位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全身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医生建议,在没有眼底病变或眼底病变很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如果眼底病变明显,需要先治疗眼底再进行白内障手术。
结语
微创手术治疗糖尿病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但并非“一刀切”的根治方法。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决定。同时,患者也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要求,并做出明智的决策。术后还需要配合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维持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