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四大举措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强区
重庆潼南:四大举措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强区
潼南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全面升级
重庆市潼南区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全面升级。目前,潼南区已争取到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用于推动城镇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据统计,全区已完成15个镇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共设置16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垃圾桶、垃圾箱体1500个,以及勾臂车、保洁车183辆。
同时,潼南区高标准打造了高梯-岩湾、龙潭-观音2个片区的44个先锋细胞及太安镇蛇形村、罐坝村2个先锋行政村样板点位,累计建设完成垃圾分类先锋社区74个,先锋行政村156个。此外,太安镇灌坝村、蛇形村试点构建新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采用“纳米膜堆肥”+“光伏新能源机械成肥”技术,每年可处置厨余垃圾和农业废弃物500余吨,转化有机肥近200吨。
农业保险新政出台,为农民提供坚实保障
重庆市财政局近日修订了《重庆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筑牢农业生产风险屏障。根据新修订的办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支持的险种包括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生态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以及根据重庆市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确定的其他农产品。
具体补贴险种分为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的保险品种(中央补贴险种)和纳入市级财政保费补贴范围的保险品种(市级补贴险种)。其中,中央补贴险种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多个领域,市级补贴险种则包括柑橘成本保险、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等。补贴比例根据区县类型有所不同,重点体现了对国家乡村振兴帮扶县、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以及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区县的支持。
柠檬产业迎来丰收季,潼南打造“国际柠檬之都”
作为国际柠檬之都,潼南区的柠檬产业正迎来丰收季节。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潼南正通过实施优品、智慧、强链、品牌、畅销、共富“六大工程”,努力把潼南柠檬打造成为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目前,潼南拥有全国最大的柠檬脱毒育苗中心,每年可提供近60万株健壮、无毒的柠檬种苗。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年产量35万吨。潼南柠檬已研发生产出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5大类350余种产品。同时,潼南柠檬已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占全国45%,是全国柠檬鲜销和精深加工“双料冠军”。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地,助力农业机械化升级
潼南区积极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升级。根据重庆市相关文件精神,潼南区明确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具体措施。补贴对象为在潼南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种类包括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12类机具。
报废农机的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应齐全,来源清楚合法。报废部分补贴实行定额补贴,更新部分补贴标准按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相关规定执行。年度内,个人申请报废补贴机具总和不得超过5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请报废补贴机具总和不得超过30台。此外,潼南区还鼓励回收拆解企业将回收点延伸到乡镇,方便农民就近办理报废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