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禽兽不如”:一个成语背后的魏晋风骨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2: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禽兽不如”:一个成语背后的魏晋风骨

“禽兽不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时期魏国东平相阮籍之口。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在一次议政中,针对有人“杀母”犯案,感叹道:“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阮籍的道德观念,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然而,阮籍的这番言辞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名士的生存困境和精神挣扎。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八岁能文,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深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早年,阮籍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展现了他内心的济世之志。

然而,阮籍生活的时代,正是魏晋交替、司马氏专权的动荡时期。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爽与司马懿明争暗斗,政局十分凶险。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氏专权,大肆杀戮异己,被株连者众多。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阮籍逐渐从早年的儒家理想转向道家的隐逸思想,采取了远离政治、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与阮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好友嵇康。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是曹魏宗室长乐亭主的女婿,曾任中散大夫。嵇康为人正直,才华出众,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擅长音乐和文学。面对司马氏的专权,嵇康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拒绝出仕司马氏。最终,嵇康因“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触怒司马昭,被以“吕安事件”为借口处决,年仅40岁。

阮籍虽然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对司马氏心怀不满,但他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生存策略。他通过装疯卖傻、嗜酒如命等方式,避免卷入政治漩涡。据《世说新语》记载,阮籍有时候闭门读书,整月不肯外出一步;有时候去登山临水,终日忘归。他还独自驾着牛车,让牛随便往哪里拉,直到荒野无人之处才大哭着回来。这些看似放诞的行为,实际上是他逃避现实、保全自我的方式。

然而,司马氏对阮籍的威逼利诱从未停止。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的篡权事业到了非常紧要的时期,需要有人写一篇“劝进文”来显示此事众望所归。这篇文章指定由阮籍来书写。事到临头,阮籍想用醉酒的方式来蒙混过关,然而司空郑冲写了亲笔信,并且派专使前来督促,即刻就要拿到文章。阮籍既无法推脱,又不敢不写,只好带着酒意当场挥毫。这篇文章题为《为郑冲劝晋王笺》,写此文等同于阮籍公开表态拥护司马昭。

阮籍的这次屈服,虽然保全了性命,却让他内心充满愧悔和痛苦。据记载,写完“劝进文”之后,阮籍的精神状态完全垮塌,一个多月后便去世了。临终前,他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的文学成就,尤其是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组诗不仅展现了阮籍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困境。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评价道:“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显然,在刘勰看来,嵇康长于文,阮籍长于诗,两人各领风骚。

“禽兽不如”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判,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反思。在那个政治黑暗、道德沦丧的时代,阮籍的感叹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扭曲。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个成语时,不禁要思考: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我们该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在政治高压下,我们又该如何坚守人性的底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