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黄花滩:“羊十条”引领戈壁荒滩变“聚宝盆”
甘肃古浪黄花滩:“羊十条”引领戈壁荒滩变“聚宝盆”
黄花滩镇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近年来,黄花滩镇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高效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土地流转激活闲置资源
黄花滩镇曾是古浪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2012年至2019年,古浪县将南部高深山区的6万多名群众陆续搬迁到黄花滩移民区。这些移民,都有养羊的传统。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还是按传统的养殖方式,一家一户散养,规模小、防风险能力弱,很难赚到钱,不少人养着养着就务工去了。
黄花滩镇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用于规模化养殖。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供了政策支持,还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羊十条”引领产业腾飞
为了推动羊产业的发展,黄花滩镇出台了“羊十条”政策,从养殖示范点建设、种羊引进、价格补贴、饲草料供应、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民在资金筹集、市场风险把控等方面的担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养殖热情。
“羊十条”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
- 对能繁母羊存栏达5000只(含)以上的种羊场,最高补助30万元
- 当肉羊价格连续3个月低于养殖成本时,按照每只10元的标准,最高补助6000元
- 对养殖示范点建设、种羊、价格、饲草料、屠宰加工、羊产品销售等提供十项补助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稳定了羊价,还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为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模化养殖带动农民增收
在政策的引导下,黄花滩镇的羊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已有养殖棚2400多座,羊存栏量达9.2万只。规模化养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带动了农民增收。据统计,黄花滩镇存栏6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501户,规模养殖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羊产业收入占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此外,羊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例如,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羊肉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养殖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从戈壁滩到“聚宝盆”
如今的黄花滩镇,已经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2024年,古浪县羊存栏量达到360万只,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黄花滩镇的羊产业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黄花滩镇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未来,黄花滩镇将继续深化土地流转政策,推动羊产业向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