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督将军”冯玉祥:在争议中影响中国近代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7: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督将军”冯玉祥:在争议中影响中国近代史

冯玉祥,被誉为“基督将军”的民国军阀,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他以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和多变的政治立场,在动荡的时代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早期的北洋军阀到后来的抗日英雄,冯玉祥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01

贫苦出身,军旅起步

冯玉祥出生于河北沧州沧县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考入武学堂,投身于淮军刘铭传军中任哨官。冯玉祥年少从军,15岁正式入伍淮军,在军中初期,冯玉祥沾染了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但在父亲的严厉批评下,他逐渐改掉陋习。在军中,冯玉祥目睹了种种不公,如伙食糟糕、克扣军饷、军官渎职等。八国联军侵华后,他对淮军状况极为不满。1902年脱离淮军,加入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在这里他开始受到重视,接连升迁。至1905年,冯玉祥已升任左哨哨长,武卫右军改编为北洋军第六镇后,他在1906年升任二营后队队官,翌年又调任三营后队督队官,移驻奉天新民府。

02

滦州起义,崭露头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参与滦州起义。起义军主力是北洋军的三个营,冯玉祥是其中一个营的营长。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举事后即遭清总兵王怀庆部和陈文远部疯狂围攻,王怀庆见起义军斗志激昂,相持不下,便诡称愿停战议和。施从云、王金铭等人为保存革命火种,同时想争取清军投诚革命,便毅然接受对方的“建议”,以大无畏精神进入清营,但随即被捕,就义于雷庄车站。于是起义三巨头只剩下冯玉祥,可冯玉祥在起义前,去北京联系其他新军同时举事,却遭告密,被袁世凯软禁。至此滦州起义军已无战时现场指挥的人员,起义失败在所难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却使清廷乱了阵脚,被迫电令围攻武昌的清军转围滦州,使武昌之围不战而解,武昌起义军得以保全,并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革命运动起了推动和促成的作用。在1936年的《国民政府令》中曾以“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高度评价滦州起义。两个月后,南北议和达成,清帝退位,滦州起义的将领们功不可没。

03

北洋军阀,风云变幻

在北洋军阀时期,冯玉祥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他多次转换阵营,虽然备受争议,但也显示了他的政治敏锐性和对形势的快速适应能力。在护国战争中,冯玉祥奉命率军赴四川,与护国军作战,冯玉祥先打败了护国军先锋军,随后与蔡锷议和。护国军占领四川,护国运动取得成功,袁大头被迫取消帝制。冯玉祥表明态度并撤军后,护国军左翼比较安全,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张敬尧第七师和李长泰第八师,这对护国军是很大的帮助。在护法战争中,冯玉祥不愿意打内战,更不愿意去打孙中山的部队,直系也暗中支持冯玉祥。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北京事变引起全国震动,《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10月25日,冯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奉冯玉祥之命,驱赶末代皇帝溥仪。整个过程费时仅两个多小时,下午4时10分,鹿钟麟将优待条件大肆修改后,胁迫溥仪及其后妃亲属离开故宫,民国后存在了13年的溥仪小朝廷,宣告结束。政变后冯玉祥无法控制局面,遂邀请南方的孙中山北上商议。随后又与奉系军阀达成协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孙中山接受邀请,于1924年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对时局主张》中,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孙中山北上后,即病,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4月9日冯玉祥驱逐段祺瑞,随即被奉系击败,撤出北京,在南口大战坚持3月,后撤回至西北偏僻地区。

04

五原誓师,北伐功臣

1926年5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学习,后来在李大钊等人的敦促下欣然回国参加北伐。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总共50万人在北京南口,进攻冯玉祥的20多万西北军,史称南口大战。双方鏖战三个月,最终西北军溃败,逃往西部,但吴佩孚损失更大,主力被打残。北伐军兵临武汉后,吴佩孚只拿出两万人回到武汉防守,武汉很快被北伐军拿下,吴佩孚从此成为光杆司令。如果没有南口大战,北伐军可能不会发展这么快。1926年9月,冯玉祥在西北重整旧部,率领国民军在绥远五原,宣誓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的誓师大会。冯玉祥制定了国民军管辖区域,军政时期临时政治大纲,共计十二条,亲书《誓师碑文》,拓发西北各县,一律石刻字于各要道口。碑文称:“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

05

抗日战争,民族英雄

在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积极促进抗日爱国力量的发展,参与“福建事变”,调停西安事变,这些行动表明他在政治上倾向于采取更为进步和开放的态度。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冯玉祥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呼吁团结抗战。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内战,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7年起,冯玉祥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1月冯玉祥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在黑海遇难。

06

独特品质,布衣将军

冯玉祥因其个人品质和社会影响力而与众不同。他被誉为“布衣将军”,这反映了他对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关怀,以及他简朴的生活方式。这种亲民的形象使他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此外,冯玉祥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军中推广基督教,设立教堂,为官兵施行洗礼,这也使得他在当时的军阀中显得与众不同。

冯玉祥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无论是在北洋军阀时期的多次抉择,还是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冯玉祥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的一生,既展现了旧军阀的一些特质,如对地盘和权力的执着;又体现了进步人士的一面,如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为实现民主与和平而奋斗。对冯玉祥的评价,历来争论不休,但正是这种争议,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命运和历史走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