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并购咨询到实业投资,罗斯柴尔德家族布局中国市场
从并购咨询到实业投资,罗斯柴尔德家族布局中国市场
2024年2月,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金融家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去世,享年87岁。这位传奇人物的离世,再次将这个神秘的金融家族拉回公众视线。作为全球顶级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备受关注。从并购咨询到金融投资,再到实业投资,家族通过旗下公司在多个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拉菲酒庄推出的高端葡萄酒以及获得QFII资格布局A股市场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而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些策略不仅为家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源远流长的中国情缘
罗斯柴尔德家族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李鸿章访英时期。当时,北京辛迪加勘探公司在发展中急需大量资金用于资源开发,李鸿章找到好友罗斯柴尔德,希望其购买公司股份,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已投资过同类型的公司,因此对辛迪加慷慨解囊。
改革开放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时间与中国建立联系。1979年,英国国家煤炭公司和北方工程公司计划在北京和江苏投标建造两座发电厂,罗斯柴尔德成为这两项计划的财务顾问。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铁路系统的调查绘制工作也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参与。
三大版块的投资布局
进入21世纪以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2000年,罗斯柴尔德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伊芙琳·罗斯柴尔德亲自担任董事长。此外,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公司在上海和香港也设有办公室。
在中国,罗斯柴尔德集团的投资版图可以划分为三大版块:并购咨询、金融投资、实业投资。
并购咨询:服务55个项目,涉及480亿美元
在并购咨询方面,罗斯柴尔德在中国参与了汽车、金融、电信、房地产、能源等领域的诸多里程碑式重要项目,并出任各大企业集团的财务顾问,如上海汽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能集团、国美电器和海尔电器等。从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10年间,罗斯柴尔德共为中国55个项目提供顾问服务,涉及金额达480亿美元,这一项目数量远超其他投资顾问公司。
2004年,罗斯柴尔德在为中国移动(香港)公司2000年以来所有注资项目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基础上,又为该公司收购中国移动在内地十个省的通信公司、价值41亿美元的项目出任财务顾问。另外,罗斯柴尔德很早就将19世纪推动铁路网络建设的专业技术应用在香港地铁的咨询服务中,并且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为香港地铁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2010年,罗斯柴尔德帮助华能支付12亿美元,买下印度GMR集团所持美国InterGen公司50%股权。另外,罗斯柴尔德还帮助中国五矿资源以18.46亿美元收购其母公司名下资产澳大利亚采矿公司MMG,为上市公司注资。
2012年5月初,中国第二大食品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宣布收购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生产商维他麦60%股权,并购金额高达12亿英镑(约121.95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就是罗斯柴尔德以顾问身份,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全杠杆的融资收购,包含了企业发债、股东贷款、俱乐部融资等多种融资工具,并与国企混合制的概念相结合,让中国企业用最有效的投入获得可观的战略价值。
“并购无法复制,其魅力就在于此,每个案例出现的问题不能够简单套用,要不断创新。”罗斯柴尔德集团大中华区主席俞丽萍评价道,“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投行,我们看一个项目成功与否并不是收购本身的完成交割,还要看收购完成后几年内项目整合是否成功,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收购成功后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项目整合能力,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俞丽萍看来,罗斯柴尔德集团坚持做擅长的事情,在跨国并购及企业上市等过程中担任财务顾问,以保持其独立性。这一业务模式在欧美相当成熟,特别是在协助企业上市过程中。与承销商不同,该角色可以与客户站在同一立场上,来维护客户利益,中国企业对此业务模式也越来越认可。虽然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但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潜力。
金融投资:布局A股市场,入股青岛银行
在金融投资领域,罗斯柴尔德银行于2006年获得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此后在A股市场陆续持有新希望、羚锐股份、深长城、中粮屯河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
2007年8月,大卫·罗斯柴尔德亲自与青岛商业银行(后更名为“青岛银行”)洽谈,出资2540万欧元(合3310万美元)获得青岛商业银行扩大股本后4.98%的股权。2008年9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同意。2015年12月,青岛银行在香港上市。2019年1月,青岛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二家“A+H”股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
实业投资:拉菲葡萄酒的中国布局
在实业投资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中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高端消费品领域。2008年,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中国山东蓬莱投资建设葡萄园,这是该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葡萄园项目。2019年,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在中国的首个酒庄——瓏岱酒庄正式发布其首个年份酒款,标志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中国的葡萄酒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长期战略规划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中国市场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2009年,新掌门大卫·罗斯柴尔德到访中国时,媒体猜测这与沃尔沃委托罗斯柴尔德在中国寻找买家有关。虽然大卫对此不置可否,但他明确表示希望未来能在中国扩大资产管理业务,并将这项业务的占比从占罗斯柴尔德全球业务的3%提升至10%。
2011年7月,雅各布·罗斯柴尔德首次访华,为旗下一只新的私募股权基金做调查,并在北京大学举办演讲。他认为,中国未来十年有七大领域非常具有投资潜力,包括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设备生产、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下一代IT技术。
启示与影响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策略为中国企业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其独立财务顾问的模式值得中国金融机构借鉴。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维护客户利益,促进并购项目的成功整合。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新兴领域的前瞻性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方向的参考。最后,其低调稳健的投资风格为中国投资者树立了榜样,提醒人们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控制和长期发展。
尽管面临新兴财团的竞争,罗斯柴尔德家族仍保持着显赫地位,继续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凭借其卓越的金融智慧,通过并购咨询、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等多方位布局,展现了其独特而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些策略不仅为家族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