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术:肿瘤治疗界的“冰封奇术”
冷冻消融术:肿瘤治疗界的“冰封奇术”
12月13-14日,“亚洲冷冻治疗学会2024年学术会议暨第7届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阿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家围绕冷冻消融、热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血管介入治疗及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当选第七届学会主席。据李家平教授介绍,中山一院肿瘤消融病人中,超过50%的患者采用的是冷冻消融治疗方法。
什么是冷冻消融术?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技术,通过将极低温度的液氮传递到肿瘤部位,形成“冰球”,从而冻死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感轻、恢复快等特点,为许多失去常规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冷冻消融术如何治疗肿瘤?
在超声、CT等影像技术的辅助下,医生将冷冻针直接插入肿瘤病灶。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氩氦刀为例,针管里先走氩气,在针尖周围形成一个冰球,将肿瘤“冻死”;之后,针管里再走氦气,使冰球复温。通过两到三次的冻融循环,让肿瘤细胞先冰冻结晶,再溶解破裂,达到根治肿瘤的作用。
临床应用:从肝癌到乳腺癌
冷冻消融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家平教授表示,在临床上,冷冻消融主要应用于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恶性实体瘤治疗领域,适用于不可手术的晚期患者、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病患者,或是肿瘤临近大血管或危险脏器的患者。
乳腺癌治疗的新选择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女性癌症。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逐渐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治疗中。乳腺癌患者Mary,来自印尼,因职业问题拒绝手术,于2008年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就诊。当时Mary的乳腺癌组织扩散得厉害,情况不容乐观。最终,Mary接受了冷冻消融手术。术后3天Mary就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术后半年她体内的肿瘤指标已下降到正常范围了。十几年来,Mary的健康情况良好,复查显示肿瘤仅剩一个疤痕。
与传统手术相比的优势
冷冻消融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创伤小:微创操作,术后恢复快
- 痛感轻:具有天然的镇痛作用,甚至无需麻醉
- 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尤其适合高龄或身体条件差的患者
- 可视化操作:在影像学支持下,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冰球覆盖的病灶范围,避免影响周边重要脏器或身体结构
国内外研究进展
冷冻消融术并非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早在1998年,美国就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氩氦冷冻消融设备——氩氦刀。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针管直径越来越细,冷冻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临床使用率也得到了提升。
未来展望:结合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专家表示,冷冻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组合,有望让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甚至可以帮助消灭远端肿瘤,起到“隔山打牛”的效果。这一发现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