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包拯清廉形象背后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7: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包拯清廉形象背后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20世纪90年代,以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包拯为原型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包青天》登陆荧幕,掀起了“包青天热”。随着主题曲的传唱,不少人以为“包青天”包拯为河南人,殊不知,这位至今仍在“发光发热”的包公,是位地地道道的合肥人。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人称“包公”“包青天”。他自幼以孝闻名乡里,在地方上,曾做过知县、知州、知府;在中央,曾任监察御史、知谏院、三司使等,“强志尽瘁,夙夜匪懈”,最后在枢密副使职位上去世。

01

清廉品质的形成

包拯的清廉品质,与其家训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包拯家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前37字训辞、后14字押字,可谓字字珠玑,核心要义是告诫后世子孙要遵从其志,做官不得贪赃枉法,做人要清白廉洁,鲜明彰显了“廉为官之本,贪为政之蠹”的廉洁文化理念。

包拯初任扬州天长县令时,就写戒廉诗一首作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诗的首句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自始至终,他初心不改、洁身自好。

02

官场生涯中的清廉表现

包拯在官场上的清廉事迹,更是数不胜数。在端州知州任上,他严令按进贡的定额征收端砚,多一个也不行。包拯自己很喜爱书法,对文房用具也情有独钟,但他在此地期满卸任,“不持一砚归”。

在任职开封府期间,包拯发现其辖区内的达官显贵沿惠民河修建了许多楼舍亭榭,导致河道变窄、河水不时泛滥,严重威胁百姓生命。对此他不畏权贵,下令将违法建筑悉数拆除。在任监察御史、知谏院等期间,包拯多次上疏严劾贪官酷吏,综观《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他先后上疏弹劾张若谷、王逵、张尧佐、张方平、郭承祐、宋庠、李淑、刘兼济、宋祁等人。

03

社会环境与个人选择

包拯的清廉品质,更显珍贵。北宋中后期,社会矛盾逐步激化,逐渐暴露出治理漏洞。此时军事方面,北方边境辽、西夏等不断骚扰百姓,不甘称臣,不断挑战宋王朝底线,而北宋“天下太平日久,长期没有战争,军队得不到实战锻炼,战斗力下降”,边患危机加深。政治上,部分官吏求稳心态盛行,对承担责任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而且官吏腐败日益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包拯坚持廉洁奉公,成为北宋时期的一股清流。他不仅在官场上坚持公正执法,拒绝贿赂,还通过一系列传奇般的断案故事,展示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04

后世影响与文化传承

包拯的清廉形象,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也影响了后世子孙。包拯之妻董氏“亡声伎珍怪之玩,素风泊然”;其子包绶在赴任潭州通判的路上病故,人们打开他的行李发现“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其孙包永年历任县主簿、县尉、县令等,“廉勤自守,蔚有政声,吏民爱思”“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在死后也“了无遗蓄”,连丧葬费用都是由两位堂弟资助的。

包拯的清廉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国内有关包公的祠庙楼阁数以百计,还有许多以包公、孝肃等相关命名的桥梁、街道、村镇等。东南亚地区的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包公庙。庐剧《包公打舅》、京剧《铡美案》、越剧《追鱼》等传统戏曲包公戏,《包青天》《包公奇案》《少年包青天》《神探包青天》等影视剧通过互联网走向世界。

包拯,如同一条纽带,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安徽大学“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不仅研究包公本身,还扩展到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社区治理、包公与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等新领域,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青椒烧带鱼“代代清廉”,大葱炒白干“清白人生”,莲子开口汤“莲(廉)心一片”……翻开包公故里推出的“包公家宴”菜谱,将包公的公正廉明精神和新时代相结合,为婚丧嫁娶中持续攀升的人情消费和越来越高的酒宴规模“降温”“瘦身”,推动移风易俗。

“包公故事代代相传,足以说明‘包公与廉洁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能为当下社会提供诸多参考。”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安徽包公研究中心负责人毕金平说,每一个推崇包公的人,都把自己对清正廉洁的希冀、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对至情至善的理解、对家乡故土的怀念,砌在他的身边,成就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

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推崇包公的意义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