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血压全面解析:症状识别与科学管理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2: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血压全面解析:症状识别与科学管理方法

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它不仅会引起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郭艺芳教授在其文章中详细解释了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此外,他还强调了预防低血压的重要性,建议大家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来维护血压稳定。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低血压困扰,不妨试试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吧!

01

什么是低血压?

低血压通常是指血压读数的顶部数字(收缩压)低于 90 毫米汞柱(mm Hg)或底部数字(舒张压)低于 60mm Hg。一个人视为的低血压可能对其他人而言为正常血压。低血压有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有时可能导致头晕和昏厥。有时,低血压可能危及生命。

02

低血压有哪些类型?

低血压可分为以下几类:

  • 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这是指由坐姿转为站姿或躺下后站起来时血压突然下降。诱因包括脱水、长期卧床、怀孕、特定医疗状况和一些药物。这类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
  • 餐后低血压。这类血压下降在进食后 1 到 2 小时发生。餐后低血压最有可能影响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帕金森病等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食用少量、低碳水化合物餐食、多饮水以及避免饮酒,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 神经介导性低血压。这类低血压是指长期站立后血压下降,大多影响年轻人和儿童,诱因可能是心脏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传导不畅。
  • 多系统萎缩伴直立性低血压。这种罕见疾病又称夏–德综合征,影响控制血压、心率、呼吸和消化等非自主功能的神经系统。躺下时血压非常高与这种疾病有关。
03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短期内迅速发生低血压,可能是大出血、脱水、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低血压缓慢发生,逐渐加重,继发于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心脏病和内分泌疾病。

发病原因

  • 原发性低血压:比如生理性低血压,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与形体瘦弱、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
  • 继发性低血压:是指某些疾病导致的低血压状态。这种低血压病因一般为两类:
    • 短期内迅速发生低血压,如大出血、脱水、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血压急剧降低;
    • 低血压缓慢发生,逐渐加重,如继发于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心脏病和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此外,当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而导致贫血时,也会发生低血压。

还有一些常见继发性低血压的病因如下。

  •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低血压的发生与其体位变化有关,如从卧位转为站立位后3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
  • 孕期低血压:由于血液循环系统会在怀孕期间迅速膨胀,因此导致血压下降,不过属于正常现象,血压通常会在生完孩子后恢复到孕前正常水平,除此之外,当孕期发生缺铁性贫血时,也会引起低血压。
  • 餐后低血压:进餐后,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胃肠道,致使心脑血管供血减少。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20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而餐后收缩压下降至<90mmHg。多见于老年人。

诱发因素

  • 年龄:站立或进食后血压下降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成人。长时间静止后导致的低血压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
  • 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包括α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多沙唑嗪,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神经节阻断药如胍乙啶,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喹硫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文拉法辛,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等。
  • 某些特殊疾病:帕金森病所致低血压的发病率达30%,部分合并卧位高血压;糖尿病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0%~30%,与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有关;还有一些心脏病可诱发低血压。
04

低血压有哪些症状?

部分慢性低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急性低血压如大多数体位性低血压、餐后或排尿性低血压多有临床表现,甚至引起晕厥。

早期症状

对于慢性低血压,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对于急性低血压,发作时即可出现头晕、恶心、视野模糊等症状,甚至晕厥。

典型症状

出现低灌注临床症状,即因毛细血管内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症状。

  • 头晕、视野模糊、恶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 困惑、怕冷、脸色苍白、脉搏微弱等症状;
  • 极度低血压患者很有可能导致晕厥、跌倒、一过性脑缺血;
  • 部分老年低血压患者无明显主诉,但同样可以发生跌倒和晕厥。
  • 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时间多在5~10分钟,也有的长达20分钟。

伴随症状

长期低血压会使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从而出现下列伴随症状:

  • 头晕目眩容易跌倒造成骨折、脑出血等;
  • 乏力、精神倦怠容易造成心情压抑、情绪抑郁等。
05

如何治疗低血压?

低血压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血压、缓解症状和解决根本原因。以下是一些治疗轻度低血压的方法:

  • 如果低血压是由于脱水、缺乏电解质、失血或血流感染引起的,静脉输液可以帮助升高血压。
  • 治疗低血压的根本原因。如果怀疑有异常或疾病,可能会要求进行额外的检查和特殊治疗。荷尔蒙问题可能需要专家评估和荷尔蒙替代疗法。
  • 如果改变生活方式和静脉输液不能缓解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处方药物的类型取决于低血压的原因。选择包括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以升高血压和缓解症状;类固醇可防止电解质流失、增加液体并升高血压,而血管升压药则可升高血压。
06

如何预防低血压?

引起低血压的因素有多种,且无法完全预防。然而,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风险:

  • 每天喝足够的水
  • 限制饮酒
  • 均衡饮食
  • 在不同位置之间缓慢移动
  • 定期监测血压
07

特殊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1. 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过低或怀疑低血压症状(头晕、头痛、眼前发黑、晕厥等),应及时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视情况减少药物种类或减小药物剂量。已经患有冠心病者,更要注意低血压的问题,因为舒张压低于60mmHg可能会减少心肌供血,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2. 体位低血压:在体位发生变化,如蹲起站立、长时间站立时由于头部供血不足会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的症状。此类型多见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多数老年人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身体血压调控能力下降;二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服用降压药不当而造成的。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容易突然跌倒而骨折,甚至是意外死亡。严重的低血压还能增加脑梗死和心肌缺血的风险。

  3. 体质虚弱致低血压:体质虚弱者、青少年、缺少运动者及女性发生低血压的机会较多,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易疲劳等。有些女孩为了瘦身,过度节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低血压的症状。

  4. 餐后低血压: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饭后出现头晕、乏力、发困、眼前发黑、心绞痛、甚至晕厥和跌倒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有无餐后低血压。为明确这一问题,可在餐前、餐后即可、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分别测量血压。若餐后血压明显降低、收缩压较餐前降低20 mmHg以上,则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5. 季节性低血压:在天气炎热的夏天较为常见,因出汗过多导致血容量减少,加之血管扩张而会出现血压降低,患者可有暂时性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

  6. 如何处理?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特别是青少年),低血压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是防治低血压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比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其次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血压偏低的人要注意多饮水、补充血容量,适当多吃一些含盐量高的食物,防止血压过度下降。低血压者应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老年人要特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高血压患者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平时要注意变更体位时的速度,比如起床或由坐位起立时不要过急过快。餐后低血压者,可尝试餐前适量饮水、餐时不要饮酒、餐后适当休息、少食多餐等措施。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的患者,如果血压过低,应该减少或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低血压的药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