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高铁助力游客创新高,环保挑战待破解
九华山:高铁助力游客创新高,环保挑战待破解
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九华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017.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和9.04%。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九华山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也凸显了其对当地经济的重要贡献。
九华山旅游热潮的背后,是其对当地经济的全方位带动。以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4年1-9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18%。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酒店、索道缆车、旅游客运和旅行社业务,其中索道缆车业务占比最高,达38.65%。这表明,九华山的旅游发展不仅带来了直接的门票收入,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九华山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年4月,随着池黄高铁的开通运营,九华山正式融入长三角高铁环线。这条长约1200公里的高铁大环线,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多个中心城市与九华山等旅游景区紧密相连,大大缩短了游客的出行时间。据统计,高铁环线开通后的一个月内,九华山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四成。交通便利不仅让游客数量激增,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旅游配套行业的发展,当地民宿的入住率更是超过了七成。
然而,九华山旅游开发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今年8月,九华山一场云瀑翻涌的自然奇观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场视觉盛宴背后,是对自然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法律实践的考验。《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面对网络热度带来的商业机遇,如何合法合规地利用这一资源成为关键。地方政府和企业需合作探索生态旅游模式,如推广低碳交通、建设环保型住宿设施,同时加强法律监管,严惩违法排污、乱搭乱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九华山后山存在大面积违建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反映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忽视环境保护、违规建设的情况。这一现象不仅违反了自然资源、城乡规划、林业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对九华山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面对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九华山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平衡。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严格遵守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规划游客承载量,防止过度商业化。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升环保意识,鼓励游客文明旅游,共同守护这份自然馈赠。
九华山旅游热背后的经济密码,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对可持续发展智慧的考验。在享受自然之美时,更应深思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这份美丽得以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