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新政:五档六档养老金差772元
事业单位退休新政:五档六档养老金差772元
2025年4月,一位1965年出生的事业单位副高职称人员即将退休。由于岗位空缺的原因,他只能按照六档退休,而不是预期的五档。这种情况下,养老金会相差多少呢?本文将详细解析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养老金计算方法
2014年,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设立了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施新办法和老办法退休待遇比较。老办法退休待遇是以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来计算的。不过,从2024年10月过渡期结束后,将全部使用新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养老金。
河南省的新办法退休待遇养老金计算公式跟河北省、山东省的一样,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而且过渡性系数都是1.3%,跟企业的过渡性养老金是一样的,只不过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时间不一样。
五档和六档退休养老金差多少?
如果只能在退休前的一个月晋升上五档,可能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有变化,但是缴费基数是按照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确定的,因此缴费基数不会变化。所以说,退休前突击提升岗位档次,对于我们实际缴费没有影响,实际缴费年限的实际缴费指数没有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也是没有影响的。
受到影响的,实际上只有视同缴费指数计算的部分(视同缴费年限也是已经确定了的)。
河南省的视同缴费指数主要包括岗位指数、薪级指数、生活补贴指数。退休前有由六级岗位晋升为五级岗位,并不影响薪级指数。由于河南省的视同缴费指数情况是不予公开的,因此只能靠估算。假设岗位指数因为晋升提升了0.06左右,生活补贴指数提升了0.14左右,合计视同缴费指数提升0.2。
基础养老金的变化
主要还是影响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没有变化。
1983年参加工作,至2014年10月参加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假设有31年。
如果视同缴费指数提升了0.2,基础养老金的会提升3.1%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
视同缴费指数0.2,视同缴费年限31年,过渡性系数1.3%,总共可以领取8.06%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两部分合计是可以领取11.16%的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
2023年的河南省养老金计发基数只有6401元,目前是全国最低的。如果按照每年增长4%的速度计算的话,2025年预计是6923元。
经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合计能够提升772元左右。
如果说当地的视同缴费指数提升没有这么多,那么只需要把0.2换成实际提升的指数就好了。
总体来说,只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前有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前提升岗位级别,就能够提升养老金的。具体多少要综合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等多种因素来计算。